導語
Introduction
“每一個不被看好的你,都將會成為越來越好的你!”
入行六年,見證了太多新勢力造車的起起落落。如今,隨著淘汰賽的愈演愈烈,有人繼續留在牌桌上,有人徹底消失在了無盡的深淵之中。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如果試圖評選出最讓我刮目相看的一位選手,答案可能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蔚小理”,而是今天文章的主角——零跑汽車。
曾經,作為行業“小透明”般的存在,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一路走來,它卻淋漓盡致上演了一出精妙絕倫的逆襲。
2025年過半,憑借超22萬輛的交付表現,一舉拿下新勢力造車半程銷冠。
理性客觀的講,考慮到零跑身處主流細分市場的競爭激烈,能夠取得如此驚艷的成績單,顯然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的“領跑”了。
而就在近日,今天文章的主角又祭出了一款對于它至關重要且意義非凡的產品——全新C11。毫不夸張地說,這輛中型SUV的巨大蛻變,就是觀察零跑成長之路最佳的錨點。
發布會上,身為掌舵者的朱江明進行了一段充滿誠意的演講,向所有人分享了五個關于C11的小故事,背后蘊藏著的更多是這家新勢力造車的刻入DNA的堅守、決心與目標。
回想起2021年初代C11入場時的充滿質疑,到2025年全新C11入場時的紛紛叫好,五年時間,零跑用行動證明了,“每一個不被看好的你,都將會成為越來越好的你!”
至于那五個小故事,每一個都值得展開聊聊。而試圖將其歸類后,本質上就是兩個維度:走適合自己的路,造用戶需要的車。
01
走適合自己的路
“大家可能不知道,C11當年差點夭折。”
“零跑首款車S01銷量不佳、T03在同步開發,疊加新能源行業的投資低潮的到來,公司錢不夠了,那時是真不夠了。大家最終理性決策下,將C11的進度放緩了。”
“雖然日子很難,但我也想清楚了兩件事,第一C11是有市場的,必須做越級有競爭力的產品,第二新能源是大勢所趨,渡過這個行業的寒冬,一定會有未來。”
平心而論,有關C11,朱江明分享的第一個小故事,就非常扣人心弦。從當初的信心滿滿,到突然礙于不可抗力遭遇至暗時刻,再到公司自上而下齊心協力成功爬出泥潭,點點滴滴都令人感受到動容。
也恰恰因為想清楚了方向,零跑團隊夜以繼日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才有了2020年廣州車展上C11和大家的第一次見面,才有了昨晚上市后引發大家熱議的全新C11。
當然,找準自己的定位也很重要。
造車,最忌諱的就是好高騖遠。與其它很多新勢力造車的蒙眼狂奔相比,零跑一直顯得非常踏實、務實與審時度勢。C11之所以成功,除了產品力夠強,切入的細分市場同樣非常精準。
而另一個小故事,朱江明分享了這款中型SUV的當初剛剛的首月訂單,僅僅只有3,388輛,不及最近爆火小米YU7的百分之一。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C11車型21年月銷千輛,22年月銷4千輛,23年月銷7千輛,24年10月月銷過萬。大家如果回顧一下2021年上市的新能源產品,到今天還能持續熱銷、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除了特斯拉的Model Y(參數丨圖片),就是C11了。”
隨即,他還分享道:“我們的產品有個特點,沒有哪一款是一上市就爆火的網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月進步一點,靠的是用戶真實體驗的積累,口碑越來越好,產品也越做越經典。”
是呀,零跑打的每一仗,都像是一場長期主義的勝利。
從當初的C11,到后續的C16、C10,包括大賣的B10,酒香不怕巷子深,紛紛慢慢散發出驚人的能量。
作為見證者,除了非常認可這些車型的產品力,更欽佩的是這家新勢力造車的戰略定力。記得在多年前,當不少品牌都在盲目沖高、蒙眼狂奔的時候,某次專訪中朱江明便說零跑就是要做車圈優衣庫,要做老百姓都賣得起的智能電動車。
兜兜轉轉,此刻你會清晰的發現,今天文章的主角一直在遵循著該目標不斷深耕與開拓。最終,走了一條非常適合自己的路。
或許,會有讀者覺得這是誤打誤撞,但我更認為是零跑憑借敏銳的嗅覺與精準的預判,在一片紅海的中國車市中,找到了稀缺的生存空間,并迅速建立起堅固的護城河。
難道,拿下2025年半程新勢力造車銷冠,還不具備說服力?
02
造用戶需要的車
其實,上一段提及的兩個小故事,出現在朱江明發布會演講的頭與尾。而中間穿插的三個有關C11的小故事,試圖表達的核心同樣十分有趣:造用戶需要的車。
如果說“走適合自己的路”為零跑打下了堅實的地基,那么該部分才是它能夠蓋起摩天大樓的關鍵。
“下定決心要把這輛車救回來之后,我們又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來打磨C11。”
“我們為每一個物品找到了它最應該存在的位置。比如紙巾盒,比如雨傘,比如在中央扶手箱底部設計了暗格,比如車輛專屬的手機支架,甚至我們為藍牙耳機,都設計了專用存放區。”
上月末發布的小米YU7,不少人都在為那輛車上的許多小巧思拍手叫好,認為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用戶思維。但其實在2021年便已入場的C11身上,也能發現同樣的特質。
只不過,由于聲量較弱,沒有被發現罷了。但即便如此,零跑在打磨每一輛新車時,依舊站在用戶的角度精雕細琢。譬如,全新C11,你會感受到這家新勢力造車又精進了。
順勢,引出的又一個小故事,則是其對于技術的狂熱追求。
今年,以蔚來、小鵬為首的自研智駕芯片如火如荼。可大家或許不太了解,早在2020年11月,零跑自研的車規級智駕芯片——凌芯01便成功流片,綜合性能超越了彼時主流的Mobileye Q4。
對此,朱江明十分驕傲,也解釋了為何不繼續投入的原因。
“作為國內首個實現智駕芯片量產的車企,首次在C11上使用,累計搭載超過30萬片。但其實芯片是需要極大的規模支撐的,車企研發新品是算不過來經濟帳的,當初研發凌芯01是因為當初市面上沒有可用的智駕芯片。”
當然,智駕芯片只是零跑這些年來堅持全域自研的一個縮影。
再次聚焦全新C11,仔細了解后得知,它采用了零跑當前實力最強的LEAP3.5技術架構,從底盤到總布置、從外觀到內飾、從三電到智能化,整車48%物理部件實現升級。
而零跑對于技術的狂熱追求,目前已經開花結果,進入到收獲期。并且十分令人欣慰的是,零跑的全域自研,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讓車主受益,絕非單純的秀肌肉與自嗨。
至于最后一個小故事,同樣與用戶有關。
比較了解零跑的讀者可能知道,21年C11預售之后,這家新勢力造車組織了一場共創,最終決定新增了一款棕色的內飾顏色。
而到了全新C11,更是把這個共創選出“棕色”的質感和工藝,包括座艙與座椅做了十分全面的升級。
對此,朱江明由衷表示著感謝:“在共創過程中,用戶就是我們最好的產品經理。”還是那句話,“造車,就造用戶需要的車。”
在零跑的生意經中,聽勸一直占據著很大的比重。
也正因如此,你會發現這家新勢力造車的全系產品,在內外飾設計、三電技術、智能化體驗等關鍵維度,儼然摸索出了一套愈發成熟的打法。一步一個腳印,收獲著口碑與認可。
有了全新C11的助力,加之其它同門兄弟的貢獻,包括后續更多新車的入場,零跑正朝著全年50萬輛的銷量目標狂奔。
寫到這里,文章漸漸臨近尾聲,不知聽到朱江明分享的五個小故事后,又作何感想?在我看來,本質上就是零跑成功之路的縮影。
走適合自己的路,造用戶需要的車,貫徹始終。
而接下來,按照目前的趨勢,肯定會爆發出更大的能量。今年,零跑也會迎來十周歲的生日,拿下全年新勢力造車銷冠,將是最有含金量的禮物。
一出好戲,徐徐拉開了帷幕……
責編:曹佳東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近30家汽車品牌擴大優惠,你為什么還是不買車?
狂飆的吉利新能源,與李書福的動力電池江湖
2025年過半,純電和混動之爭該結束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