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太平洋上空戰云密布。美國空軍宣布從7月10日起舉行為期兩周的“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近300架戰機和數千名人員參演,規模堪稱美國空軍史上最大之一。與此同時,美澳聯合主導的“護身軍刀”演習也將在7月13日登場,19國3.5萬兵力參演,演習范圍橫跨6500公里。五角大樓毫不掩飾地將這兩場軍演指向潛在的大規模沖突。
美國《空軍與太空軍雜志》介紹稱,為了這次大規模演習,五角大樓在預算中專門列出了5.326億美元預算,“按出動的軍機數量計算,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美國空軍演習之一”。報道還提到,近年美國空軍在太平洋方向的大規模演習不斷。美國空軍在2023年5月舉行的“北方邊緣”演習出動了150架戰機;“竹鷹2024”演習在12個地點部署了約150架戰機;2022年的“勇敢之盾”演習是美軍規模最大的演習之一,出動了超過200架飛機。這次“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的確堪稱“規模之最”。
五角大樓(資料圖)
施耐德上將直言,這次演習要驗證的正是“中美大規模沖突”背景下的作戰能力。美軍正緊急投入17億美元升級關島防御系統,計劃將陸基宙斯盾與“愛國者”“薩德”系統整合成16個防御節點。這些動作表明,美軍正在細化針對西太平洋的作戰預案。
太平洋西岸的中國,卻展現出另一種戰略定力。當美軍戰機轟鳴時,中國正悄然構筑資源防線。2024年12月以來,趁著鎳價跌至五年最低點,中國已為國家儲備采購多達10萬噸高純度鎳。這筆戰略收購使中國鎳儲備可能實現翻倍,從原先的6-10萬噸躍升至新的安全閾值。
鎳金屬的戰略價值遠超其市場單價。它不僅是制造不銹鋼的關鍵材料,更決定著新能源電池的性能邊界。每噸鎳儲備都在強化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優勢。當美國拉攏日印澳組建“四方稀土聯盟”試圖削弱中國稀土話語權時,鎳正成為中方新的戰略籌碼。
稀土(資料圖)
這場靜默的資源博弈早有征兆。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純鎳進口量達77654噸,創2019年以來同期峰值,遠超市場實際需求增速。倫敦金屬交易所數據更顯露端倪:2025年上半年全球倉庫一級鎳提取量達78798噸,近乎去年同期的四倍半。這些異常流動背后,是國家物資儲備體系的精密運作。
資源儲備的本質是戰略縱深的延伸。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經濟排名反升至全球第四的經歷證明,擁有能源自主權的國家具備特殊韌性。中國對鎳、鋰、鈷、銅等多金屬的同步儲備,正是基于這種戰略認知。尤其在菲律賓鎳礦供應受地緣政治威脅的背景下,多元儲備相當于給產業鏈上了多重保險。
五角大樓(資料圖)
五角大樓的演習計劃表排得密不透風,西太平洋軍事基地的新建擴建預算高達11億美元。但現代戰爭不僅是戰機數量的較量,更是資源控制力的比拼。當美軍演習指揮官推演“敏捷作戰部署”時,中方的戰略物資儲備庫里,鎳板正層層堆疊出另一種安全邊界——這或許印證了那句古老箴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太平洋兩岸的大國博弈,正在金屬光澤與戰機尾跡的交錯中,書寫新的戰略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