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以4億美元買下美國最大稀土生產商股份的同一天,中國包頭兩家稀土巨頭宣布季度漲價并交出凈利潤暴漲20倍的業績單,相隔太平洋的兩次公告,揭開了全球稀土爭奪戰的新篇章。
五角大樓4億入股稀土巨頭
7月11日凌晨,美國國防部宣布斥資4億美元購買MP Materials公司優先股,成為這家運營美國唯一稀土礦企業的最大股東。消息一出,MP Materials股價應聲暴漲50%,市值單日增加25億美元。
幾乎同時,中國兩大稀土巨頭北方稀土和包鋼股份宣布將第三季度稀土精礦交易價格上調至19109元/噸,環比上漲1.5%。這是今年連續第二個季度漲價,氧化鐠釹價格年內已上漲14%。
兩大事件在24小時內相繼發生,絕非偶然。它們揭示了中美在關鍵礦產領域日益激烈的博弈,一場圍繞稀土這一戰略資源的攻防戰正在全球供應鏈中悄然上演。
美國緊急布局,五角大樓的稀土豪賭
美國國防部此次入股MP Materials,是其構建本土稀土供應鏈的關鍵一步。根據協議,五角大樓將持有15%的股份,成為這家加州稀土礦商的最大股東。
MP Materials擁有并運營著美國唯一在運營的稀土礦——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芒廷帕斯的礦場,距離拉斯維加斯約60英里。該礦曾于2018年重新開放,是美國稀土自主供應的最后堡壘。
這項戰略投資的核心目標直指國家安全。五角大樓明確指出,稀土磁鐵是F-35戰機、無人機和潛艇等軍事武器系統的核心組件。美國國防工業高度依賴這些材料,而供應鏈卻極為脆弱。
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稀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約70%來自亞洲。這種依賴在貿易緊張時期尤為危險——中國曾通過出口限制導致全球產業鏈中斷,迫使福特等企業停產。
MP Materials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利廷斯基將此次投資描述為一種“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強調其將加速在美國建立端到端的稀土磁體供應鏈。盡管國防部成為最大股東,但公司控制權仍掌握在現有股東手中。
根據計劃,MP Materials將在“即將選定”的地點建設第二座磁體制造廠,命名為10X工廠。該工廠預計2028年開始試運行,屆時將使美國的磁體年產量提高至1萬噸。
國防部還同意以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價采購該工廠生產的釹鐠產品,這種價格兜底機制破解了西方長期面臨的“采購承諾困境”。
除國防部的投資外,摩根大通和高盛旗下的子公司還承諾提供10億美元,用于該工廠的建設和開發成本。
美國重建稀土產業鏈的兩條路徑
美國重建稀土磁體產業鏈正通過兩條差異化路徑并行推進:MP Materials走的是“礦-金屬-磁體”垂直一體化模式,而USA Rare Earth(USARE)則瞄準高附加值利基市場。
MP Materials憑借其加州芒廷帕斯礦的資源優勢,已在德克薩斯州沃斯堡建立磁體生產基地。該工廠2025年開始商業化生產釹鐠金屬,并進入汽車級磁體試生產階段,計劃年底前實現約1,000公噸的年產能。
MP Materials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鎖定大批量主流市場的能力。公司與通用汽車簽署了長期供應協議,為Ultium電動汽車平臺十余款車型提供稀土材料、合金和成品磁體。
另一條路徑的探索者USARE則采取了不同戰略。該公司選擇在俄克拉荷馬州斯蒂爾沃特建設工廠,一期項目預計2026年上半年投產,初期年產能1,200公噸,計劃年底前翻番。
USARE避開與MP Materials在大眾市場的正面競爭,轉而聚焦國防、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領域。2025年6月,公司與精密運動控制系統供應商穆格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提供用于AI數據中心高性能冷卻系統的耐高溫磁體。
兩家企業在上游資源布局上也各具特色:MP Materials掌控輕稀土資源,而USARE則擁有富含鏑、鋱等重稀土的德克薩斯州Round Top礦權,這些元素對生產高性能耐高溫磁體至關重要。
反制升級,雙巨頭聯手漲價背后的戰略
就在五角大樓宣布入股MP Materials的同一天,中國兩大稀土巨頭北方稀土和包鋼股份同時宣布漲價,將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礦交易價格調整為不含稅19109元/噸,環比上漲1.5%。這次漲價延續了今年以來的上漲趨勢。從一季度到二季度,稀土精礦價格已從18618元/噸升至18825元/噸,再到現在的19109元/噸,呈現階梯式上漲態勢。
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中的地位,早已超越了“參與者”或“引領者”的范疇,更接近于“定義者”。這種定義權是通過對儲量、產量、配額的全方位、系統性控制實現的。
中國稀土儲量約為440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35%至49%。2024年全球稀土礦產量預計為39萬噸,而中國的產量預計將達到27萬噸,獨占全球總產量的69.2%。
中國政府通過工信部與自然資源部下達的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像調節閥門一樣精準地控制著全球市場的供給。2024年下達的第一批指標中,開采和冶煉分離指標分別同比增長了12.5% 和 10.4%。在貿易層面,2023年中國稀土商品累計出口量為52,306.5噸,同比增長7.3%;然而累計出口額卻為53.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減少24.5%。這種量增價跌的現象被認為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戰略行為。
通過維持低價,中國可以有效抑制西方國家開發本土稀土資源的經濟動力,使得潛在的競爭對手在投產初期就面臨虧損風險,從而延緩甚至扼殺非中國供應鏈的崛起。
中國稀土產業最強大的力量在于其對全球產業鏈中游的絕對控制。全球超過90%的稀土精礦需要在中國進行分離、提純,才能轉化為可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的各種單一稀土氧化物或金屬。即便是美國MP Materials,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也必須將其在加州開采的稀土精礦運往中國進行加工。
全球格局重構,稀土供應鏈的攻防博弈
中美兩國在稀土領域的戰略調整,正在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這場博弈背后是兩國對資源安全和技術主導權的根本性競爭。
美國加速構建本土稀土產業鏈的努力源于深刻的危機感。特朗普政府今年3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動用戰時緊急權力,擴大美國關鍵礦產和稀土的生產和加工。
4月,特朗普又對美國關鍵礦產供應鏈啟動調查,命令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確定美國對進口的依賴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以及是否需要征收關稅。
美國內政部長道格·伯古姆在4月份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投資開采和加工關鍵礦產的公司,以擺脫美國對進口的依賴。他當時在一個能源會議上提到,“政府應該動用部分資產負債表進行投資,美國可能需要對每一家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中美稀土產業關鍵指標對比
中國則憑借其數十年建立的產業優勢,通過價格工具和出口管制維護其主導地位。中國占據了全球釹鐵硼永磁體超過90% 的制造產能,這種材料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是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風力發電機和尖端武器系統的核心部件。
2023年,中國出口了52,660噸此類磁體,將全球高科技產業鏈的命脈緊緊攥在手中。
全球稀土貿易網絡研究顯示,中國在稀土原礦產品貿易網絡中充當“中介和橋梁”角色,對中游產品的貿易控制力不斷增強,對下游產品的調控和影響力也在提升。
然而,這種極致的控制力已經從一種商業優勢,演變為令全球客戶和各國政府深感焦慮的戰略脆弱性。世界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越深,擺脫這種依賴的意愿就越強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