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IPO以外,企業通過SPAC、OTC升板在美上市的熱度也在增加。
據IPO早知道消息,7月7日,2025第七屆大成律師事務所《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來自大成律師事務所以及美國律所、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國際金融服務公司、國際IR咨詢公司等知名機構的十多位嘉賓與企業共同探討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規劃、最新的合規及風控要點以及企業在美國市場的融資解決方案、市值管理策略等焦點話題。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資本市場專業組秘書長詹銳發表了題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規劃實施與法律合規要點》的演講。
詹銳認為,2025是中概股上市大年,香港市場是境外上市主要選擇地;與此同時,企業赴美上市的熱度也在回升。確認境外上市備案并通知的發行人中,第一季度有11家赴美上市企業獲批(含SPAC合并上市的3家),第二季度新增4家。
詹銳表示,從企業通過證監會備案的時間看,2025年第一季度赴美上市平均耗時7個月,赴港上市約7.5個月。而備案中的合規性審查重點關注的內容包括: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數據安全、股權架構合規性,尤其是對于VIE架構需穿透核查。
詹銳還總結了除IPO以外的幾種赴美上市融資方式的特點及風險點,包括SPAC、OTC升板、買殼上市以及企業境外業務資產單獨上市。
其中,相比于IPO,SPAC上市融資的確定性更高,上市流程所需時間更短,SPAC的定價空間也比IPO發行更大。當然,中概股以SPAC方式上市也需要通過中國證監會備案,企業尤其要考慮到若De-SPAC未按預期完成時,維持SPAC所需的貼息成本等,這類成本可能使整個上市的成本大幅增加。
此外,越來越多企業正在考慮以第三種“OTC升板”途徑實現美國主板上市。若企業在OTC(包括OTCQX、OTCQB、OTCPink)掛牌,不需要在中國證監會備案。于OTC掛牌后,企業如果能達到主板上市的財務標準,并達到一定流動性要求和融資要求等,可考慮升板至主板(NYSE或NASDAQ)上市。
另一種途徑是買殼上市,即通過定向增發或轉讓老股的方式獲得殼上市公司控制權。詹銳表示,該方式適合于在海外有相對充足的資金,且管理層對美國資本市場有一定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企業。并且企業要與專業機構一起合作。“買殼上市很多環節仍有不確定性,需要專業機構把握風控措施。這種方式看似更便捷,但執行時的難度更大,成本也更高。”
美股IR策略:高頻傳播,借力傳播,重視散戶力量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失誤之舉”并非發生在IPO階段,而更多是在上市后的幾周甚至幾年時間里。
在《亞洲企業在美資本市場獲得成功的IR策略》演講中,Lambert By LLYC公司總裁、TiiCKER公司創始人Mike Houston表示,公司IPO階段及IPO之后,投資者關系活動的目標在于以華爾街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企業的故事。
“很多機構投資者聲稱他們著眼于公司1到3年的前景,但其實他們也同時關注季度業績。我們鼓勵客戶不要忽視長期戰略的傳播。”Mike建議企業在披露季報時把業績與公司的長期戰略聯系起來,盡可能每個季度都向市場表達出該季度取得的里程碑。這些做法不僅能讓公司的股票保持活躍度,理想情況下還能吸引更多投資者持有公司股票。
Mike還強調,除了針對機構投資者制定策略,企業的市值管理也不要忽略散戶市場。這一點對美國上市的微、小市值公司尤其重要,它們的零售持股比例通常在40%-60%之間。他表示,在美國,很多散戶通過E-trade、Robinhood等互聯網券商交易股票,散戶的相關信息只能留存于這些券商。因此,美股上市公司必須找到理解散戶、與散戶互動的渠道與策略。
Lambert By LLYC總監、亞太區負責人林健(Jackson Lin)總結,在美股市場,上市公司將其優勢、增長藍圖真實、精準地表達出來,引起市場共鳴,并善于借助媒體等第三方機構的背書,往往對市值管理有顯著的積極效果,甚至能吸引業務上的合作。
正確看待加密貨幣儲備策略的實質及風險
在當下熱度不減的Web3、加密貨幣領域,不少企業正在將加密貨幣納入自己的資金儲備中。前不久,Robinhood宣布在歐洲落地了代幣股權業務。這令企業開始思考自身融資與美國資本市場及加密貨幣的關系。
在《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融資解決方案》圓桌論壇中,Alliance Global Partners(A.G.P)董事總經理Karen Mu結合案例分享了她的看法及建議。
2025年5月27日,A.G.P擔任SharpLink Gaming(SBET.US)的4.25億美元私募發行的獨家配售代理。此次私募吸引了多家以加密貨幣為重點的知名風險公司與天使投資人以及以太坊聯合創始人Joe Lubin的參與。SharpLink Gaming計劃將本次私募用于收購ETH及企業運營等。ETH將作為公司的主要儲備資產。受此消息推動,SharpLink股價和交易量經歷了數倍的暴漲。很多上市企業打算效仿SharpLink的融資做法。
對此,Karen指出,企業對上述加密貨幣領域的Pure treasury strategy(純儲備策略)的了解有很大誤區:
首先,SharpLink通過私募配售引入加密貨幣資產不同于“借殼上市”的融資模式。借殼上市方式中,企業要收購殼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并注入非上市資產;而在SharpLink項目中,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管理層及主營業務均未改變,只是以太坊聯合創始人Joe Lubin提名了一位非執行董事成為SharpLink董事會主席。此外,通過Pure treasury strategy所融得的資金是以托管形式存在,企業并不能隨意動用這些資金/資產。
第二,不少企業沒有認識到市場中存在的虛假繁榮。“雖然市場上有很多項目宣稱融到了巨額資金,比如聲稱融資5億、6億美元,但實際上這些資金并沒有真金白銀到賬,而可能只是銀行等機構提供的信用額度,這其實是偷換概念。”
Karen表示:“很多企業只看到了那些成功案例帶來的股價暴漲現象,卻沒有看到背后隱藏的失敗風險以及資金真實性的問題。”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羅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