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國、歐洲、印度等國叫苦不迭。關于中國稀土管控這件事,其實早就該做了,但是要想嚴格管控、溯源難度是很大的。受暴利驅動,總有不怕死的。前不久就曝光了多起稀土走私案件:
1.深圳“稀土瓷磚膠”案。
海關在深圳鹽田港查獲偽裝成“瓷磚膠”的25噸釹鐵硼磁粉,價值超億元,可用于制造500架F-35戰機核心部件。走私團伙利用真空封裝技術逃避檢測,買家為美國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同一家族團伙在香港葵涌碼頭再查獲150噸偽裝成“工業鹽”的稀土磁粉,涉案總金額達80億元。
2.廣州“化妝品原料”案。
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查獲2.3噸稀土氧化物粉末,偽裝成化妝品原料,計劃經日本轉運至美國新能源電池廠。主犯李某使用加密通信偽造報告,涉案金額超12億元。
3.?廈門“廢舊金屬”案。
廈門港查獲3.5噸稀土釹鐵硼廢料,藏匿于廢舊金屬堆中并涂抹銹跡偽裝,計劃轉運至歐洲制造磁體。
4.跨境“螞蟻搬家”案。
上海海關破獲團伙通過電商平臺將稀土氧化物拆分為5-10公斤小包裹,偽裝成“電子配件”寄往東南亞,再轉至美國半導體公司,累計走私1.8噸稀土。
關于稀土走私案件,基本都是內鬼和境外勾結,利用監管漏洞,高價賣給西方空殼公司。甚至還有一些國外企業,比如韓國參與“超量采購”洗白稀土,再轉售美國,還有走私稀土先運至東南亞更換中性包裝,偽造原產地標簽后轉口歐美,例如馬來西亞洗白案例,真的防不勝防。真要完全嚴格管控,這個挑戰確實很大。說起來很多人不信,中國能一周內破獲多起稀土走私大案,其實美國企業的幫助很大。
近日,路透社獨家報道了一篇內幕文章,海關和航運記錄顯示,從去年中國限制稀有金屬以來,異常大量的銻(一種用于電池、芯片和阻燃劑的金屬),從泰國和墨西哥涌入美國,從12月到4月期間,美國從這兩國進口了3834公噸氧化銻,比過去三年總和還多,至少有一家中資公司參與了這種貿易。中國銻生產商(Youngsun Chemicals)的泰國子公司,近幾個月一直與美國貿易頻繁,這家子公司將至少3366噸銻產品從泰國運往美國。文中拿出了不少未公開的貿易記錄和證據,并點名了是哪家中資公司參與走私。為什么美國媒體要主動爆出來?雖然這個案件在幾個月前已經處理了,但路透社這篇報道似乎證明,之前破獲的走私案大概率就是美國公司舉報的。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買辦,買辦最痛恨的是什么:國產和走私,它哪里會管你卡不卡脖子。這些正規稀土貿易、生產都是被買辦壟斷的,怎么可能允許走私攪亂市場價,把走私干掉了才能高價銷售,商業競爭就是這么樸實無華。之前中國限制鉍金屬出口,美國唯一一家鉍金屬生產商就瘋狂向中國舉報走私,而且同行最了解同行,順著摸證據一摸一個準,就是這么魔幻。不過要嚴控稀土出口體系,最終還得靠自己,包括完善溯源系統,海關檢測技術升級、法律震懾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