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2025年7月5日,硅谷巨頭埃隆·馬斯克以一場社交平臺宣言震動美國政壇——正式成立“美國黨”,誓言代表“80%的中間選民”。這并非尋常商業決策,而是一場高風險的政治豪賭。馬斯克成立僅24小時,報復已如影隨形。特朗普盟友、風投家菲什巴克立即宣布推遲推出特斯拉關聯的ETF基金,意圖通過資本市場向馬斯克施壓。特斯拉股價應聲承壓,此前因馬斯克涉足政治風波,公司市值已蒸發驚人的2000億美元。
面對壓力,馬斯克展現出罕見的戰斗姿態。7月6日,他同時在兩條戰線開火: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痛斥成立第三黨“荒謬”,并爆料曾與馬斯克討論取消電動汽車強制令,更質疑其舉薦民主黨背景人士執掌NASA的動機。馬斯克則以《沙丘》箴言回敬:“恐懼是思維殺手”,暗示特朗普陣營的慌亂。當財長貝森特公開質疑其從政資格時,馬斯克反唇相譏,直指對方是金融大鱷的“傀儡”,更放話要讓支持“大而美”稅改法案的共和黨議員在初選中落敗。
馬斯克(資料圖)
這場較量已超越個人恩怨。馬斯克曾向密友坦言,官僚體系已成為實現其太空探索、新能源愿景的巨大障礙。美國兩黨纏斗導致的立法僵局近年已達歷史峰值,國會重要法案通過率持續走低。傳統政治精英的失效,促使這位全球首富相信:僅靠財富無法突破體制壁壘,唯有掌握公權力,在國會獲得關鍵席位甚至影響州長人選,才能為科技理想鋪路。當馬斯克引用林肯“民有”理念為政黨命名時,其顛覆現行秩序的野心已顯露無遺。
歷史卻給新黨潑了冷水。美國選舉人團“贏家通吃”的規則天然壓制第三黨發展——自1912年老羅斯福斬獲27%普選票卻慘敗后,百年來無一第三黨候選人接近權力核心。更殘酷的是,兩黨形成默契同盟打壓挑戰者:2023年民主共和兩黨秘密聯手扼殺“無標簽”中間派運動即是明證。而今馬斯克需在北卡等搖擺州征集1.4萬選民簽名完成注冊,僅是漫長征程的第一步。蓋洛普最新民調雖顯示58%民眾渴望第三勢力,但民意能否轉化為選票仍是未知數。
馬斯克(資料圖)
資本的暗流正在涌動。特朗普陣營對特斯拉的狙擊僅是開端,傳統能源巨頭、軍工復合體等既得利益集團視馬斯克為共同威脅。其激進主張如開放自由貿易、接納高技術移民、削減財政赤字,直接挑戰兩黨現行政策共識。更兇險的是人身威脅——馬斯克安保團隊評估顯示,其面臨的刺殺風險系數因政治介入飆升。當這位企業家宣稱“被官僚逼上梁山”時,危險已如影隨形。
美國黨能否存續,取決于馬斯克的政治智慧。專家指出,模仿特朗普2016年精準打擊“政策真空地帶”或是破局關鍵——例如在保護主義盛行的當下高舉自由貿易旗幟,或在財政赤字惡化時力推平衡預算。若能爭取部分對現狀不滿的共和黨議員倒戈,2026中期選舉或可在國會撬動縫隙。但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安德森警告:若僅聚焦總統競選而忽視基層建設,美國黨恐重蹈自由黨、綠黨邊緣化覆轍。
馬斯克(資料圖)
馬斯克這場政治實驗正撕裂美國社會更深傷口。政治學者觀察到,兩黨制已異化為“非敵即友”的身份對抗,中間地帶持續坍縮。當億萬富翁以體制反叛者姿態沖鋒,傳統政黨倉促構筑防火墻時,美式民主的深層危機再次暴露于世界眼前。無論美國黨最終成為攪局者或革新者,這場科技資本與政治霸權的對決,注定改寫美國權力圖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