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牛耳者
說起阿爾茨海默病人,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出現。中國目前有17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們就像電影《困在時間里的父親》里的父親那樣:記憶力衰退,不知道時間,對熟悉的地點迷失,不認識最親近的人,說話詞不達意。慢慢地,他們變得孤獨,情緒和行為乖張,直至生活不能自理。
自從100多年前,一位德國神經精神病專家發現了這種病癥,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阿爾茨海默病。100多年來經過無數的探索,人們終于知道,阿爾茨海默的核心病理是什么:患者的大腦出現淀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老年斑,以及Tau神經元纖維纏結。但是,究竟是什么引起了這些病理?如何準確地抓住這個“元兇”呢?復旦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郁金泰帶領團隊成功挖掘出了對阿爾茨海默病診斷和預測具有重要價值的新型標志物,未來可以提前15年預測疾病的發生。
僅僅依靠一滴血就能提前15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發病風險,未來可期。而在此之前,郁金泰就已經帶領團隊花了五年時間,繪制了首個癡呆可調控危險因素圖譜,制定全球首個阿爾茨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提出19條建議,讓普通人能按圖索驥,知道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的發生。這個預防方案有望減少40%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
而郁金泰的靶點之路并未停止,這一次,是在另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上。今年2月,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郁金泰教授團隊領銜的重磅科研成果。通過5年攻關,在全球首次發現了帕金森病治療原始創新靶點FAM171A2,并已篩選出有潛力的小分子候選藥物,可望在疾病早期阻斷病理傳播,延緩甚至預防疾病進展。
東方衛視7月11日22:00,新聞綜合頻道7月12日20:30播出。
這里是上海,這里是東方衛視。
更多精彩 強勢關注
\亞洲首檔跨國歌手文化交流節目\
亞洲新聲
東方衛視 每周日21:00播出
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