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與總裁鄧召明
發布/簡盈財觀
Jian Ying Cai Guan
轉載/ETF萬億指數
編輯/FENGLING
閆思倩,近兩年鵬華基金的“頂流”基金經理之一。
曾經因押中新能源一戰成名化身“新能源女神”,又隨著行情大幅回撤而遭瘋狂吐槽。
最近兩年,閆思倩轉身機器人賽道成為新一輪贏家,風頭正盛。
過去一年,她的代表產品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收益超100%,今年以來收益超40%同類居前,因“業績突出規模暴漲”,僅僅一季度就申購百億份,直接膨脹為“百億基金”。
時下,閆思倩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7月8日晚,她執掌的「爆款名基」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增聘基金經理,再度聚集公眾目光。
鵬華創新未來,誕生于2020年基金大行情,五年來歷經跌、跌,跌跌不休,最大跌幅近70%…
近兩年在閆思倩的管理下,先跌后升,近一年漲了45%,大幅跑贏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這只基金,命運多舛,從風光無限的爆款產品到規模驟減、巨虧三四十億元,如今,似乎顯現了一點點曙光。
既是基金大周期的時代縮影,也有兩代頂流基金經理的奮力掙扎和無奈。
鵬華創新未來,增聘王子建與閆思倩共管
7月8日晚,鵬華基金公告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增聘基金經理王子建。
這只基金原為閆思倩單獨管理,如今,與王子建共管。
公告未披露增聘原因。
王子建,10 年證券從業經驗,基金經理年限3.36年,此前在管規模0.16億元,僅管理鵬華遠見精選混合發起1只基金,但今年以來收益率達到36%。
王子建曾任職于嘉實基金,深耕TMT及新興產業研究,擅長科技與成長股投資。
“雙基金經理”模式的引入,算是一個新動向,希望能在行業覆蓋、個股挖掘和風險控制上形成互補,提升組合管理效率。
鵬華創新未來,坎坷五年路
2020年,在基金大時代序幕中,王宗合一躍而起成了鵬華基金的“頂流”。
憑借著2019年抓住白酒行情,名下管理的鵬華消費優選、鵬華養老產業兩只基金業績亮眼,榮膺雙料金牛基金經理。
2020年7月,鵬華基金新發行的鵬華匠心精選首日認購金額1371億元,原本300億限額一天募集完畢,創下最高認購紀錄,震驚基金圈。
“千億瘋狂認購”成為前無古人的標志性事件,裹挾著造星運動,幫王宗合貼上“國民基金經理”的標簽。
“春風得意馬蹄疾”,鵬華基金趁勢再為王宗合發行了一只爆款“螞蟻基金”。
這就是鵬華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基金,2020年9月發行,號稱“螞蟻基金”,即計劃參與螞蟻上市股份的戰略配售,五家同題基金的最爆款。
隨著螞蟻上市計劃流產了,這只規模120億、封閉18個月的基金開始“命運多舛”的日子。
國民基金經理王宗合的濾鏡也層層卸下。
經過18個月封閉期后變更為鵬華創新未來LOF,基金凈值跌到0.6,虧損高達40%;到王宗合卸任的2023年3月25日,基金跌幅44.73%。
然而,這不是最后。
被視作王宗合“接班人”的閆思倩接手后,鵬華創新未來凈值再度下跌。
2024年2月初基金凈值一度跌破0.27,最大跌幅73%。
一直到2024年9月大行情后,才開始逐漸回升。
鵬華創新未來LOF的規模,也是一路向下,從80億、70億、60億,一路跌到最低僅有16億規模,腰斬、再腰斬。
“本來是沖著戰略配售來的,結果卻變成了不倫不類的封閉式基金,現在轉型成了普通的混合基金,那可能就不值得買了。”
基民奪路而逃,主要和投資預期的偏差有關。
“回本無望,割肉不忍”,堅守的人內心更是五味雜陳。
據可查數據統計,
自2020年至2024年年報顯示,該產品投資收益為累計虧損34.11億元,其中,2024年鵬華創新未來終于為基民賺了3.49億元。
鵬華創新未來,從成立286.6萬戶募集119.99億元,持續降為去年年底97.1萬戶、資產規模21.76億元。
同期,鵬華基金收取的2.17億管理費,也一直被詬病。
王宗合時代,空頂“創新未來”名頭
鵬華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期,2022年3月29日屆滿,之后轉為開放式基金。
2022年轉為開放式基金后,該基金主要投資于銀行、白酒、醫藥及新能源等行業,前十大重倉股的調倉幅度不大,一直到2023年3月25日王宗合卸任。
鵬華創新未來,在王宗合時代,重倉股中出現最多的是白酒,貴州茅臺、五糧液和古井貢酒等均被重倉。
曾經有人質疑,“誰能告訴我銀行、白酒和創新之間的關系?”
頂著“創新未來”的名頭,重倉股中創新企業含量低,未來就如同被迷霧遮住了路,看不清方向。
王宗合被成功打造成“國民基金經理”之后,在管基金業績均有大幅回撤。
王宗合曾在季報中做了反思,
心態太過于保守,我們錯失了在市場極度恐慌的情況下去買入長期看好的優質股票的時間窗口,參與度不夠大,因此凈值的反彈和市場相比顯得較弱?!?br/>
當年的王宗合也積極拓展“能力圈”,不過結果不太如愿。
比如,2021年三季度,藥明康德、隆基股份出現在鵬華創新未來的前十大重倉股;四季度,寧德時代、比亞迪進入前十大重倉。
王宗合買入后,這些公司紛紛開始下跌。藥明康德在2021年7月16日創下高點后持續下跌,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四季度創下高點后下跌。
下跌后,王宗合也沒有秉持長期持股的作風,持倉一個季度就大幅減倉,又錯過了反彈。
2022年一季度,王宗合將寧德時代的持倉減半,比亞迪和隆基股份則直接退出了前十大重倉股。
而兩只股票在二季度全部反彈超過50%,比亞迪更創下歷史新高。
王宗合在新領域頻繁“追漲殺跌”,損失慘重,投資者直呼“看不懂”。
鵬華創新未來季報中的解釋:
我們認為有一部分公司的下跌是由基本面變化導致的,也有一些和基本面變化關系不大。
這個歸因,哭笑不得。
閆思倩時代,豪賭AI
閆思倩,從王宗合手中接過鵬華創新未來。
彼時,閆思倩跳槽鵬華剛剛10個月,管理的鵬華新能源汽車,發行即高點,隨著鋰電、新能源一地雞毛,這只產品也是跌跌不休,一度跌至4毛基。
從2023年二季度開始,閆思倩就全部換成AI概念股,十大重倉股無一保留。
當時她在二季報中表示,
看好數字中國的科技主線,“我們預計未來1—2年會有更多應用出現,中長期會為算例及應用領域帶來快速成長的機會?!?/p>
但,不幸的是,AI概念股,閆思倩也是追高后一路下滑,鵬華創新未來一度成為3毛基。
“電車女神變身AI賭棍”,閆思倩一度被嘲笑。
不過,正是閆思倩“豪賭AI”,才讓她2024年下半年逆風翻盤,搖身一變,又成了網友口中的「AI美人」。
閆思倩是不是“豪賭AI”?
全部押注、敢于梭哈、且不太做防守的極致風格,的確讓人懷疑,難怪業績大開大合。
不過,閆思倩對AI科技投資,其實也是來自于對新能源中鋰電需求的轉移和跟蹤。
只是,這種極致的風格,對于鵬華創新未來未必是好事。
- 5 -
結語
鵬華創新未來的五年,從光環照耀到深度虧損和規模縮水,歷史包袱很沉重…
從王宗合到閆思倩,兩代“頂流”基金經理,一路也在奮力拼進,但造星時代的單,終究還是要買的。
投資者滿載著希望,然后經歷失望、絕望,代價沉重。
如今,
“雙基金經理”模式的引入,希望能帶來更積極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