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盡管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與馬斯克并非同一陣營的人物,但兩人之間關系的破裂速度之快,仍然令人感到意外。
更出乎意料的是,馬斯克所表現出的態度竟如此強硬,這顯然超出了特朗普的預期。他或許沒想到,這位科技大亨竟然敢于正面硬剛,甚至擺出一副誓不罷休的姿態!
不過,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是,在這場風波中,民主黨為何顯得異常沉默?
要知道,馬斯克不僅是全球首富,而且如今已與特朗普決裂,難道他們就沒有考慮過拉攏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商界巨頭嗎?
一,注定的分道揚鑣
早在2024年,當馬斯克與特朗普開始走近時,外界就鮮有人看好這段合作。
原因很簡單——兩人本質上就不是同路人。
雖然他們都出身于商界,但行事風格卻截然不同。
特朗普多次破產的經歷表明,他的商業能力并不突出,最終依靠家族資源繼續從事房地產行業,成為一位典型的富二代。
而馬斯克則完全不同,他是真正的白手起家者,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努力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科技帝國。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種差異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實際上,這一點至關重要。
政治聯盟若想長久維系,必須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之上。
特朗普代表的是傳統能源、軍工產業以及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勢力,因此他才會在當年四月提出對等關稅政策,不惜將美國與國際市場割裂開來。
而馬斯克則代表著新能源、跨國企業和全球化理念,他希望資本、技術和人才能夠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
一個主張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另一個則堅持推動全球化、倡導自由貿易;一個致力于振興傳統能源產業,另一個則將未來押注于新能源領域。
兩個方向完全相悖的人,怎么可能實現真正的攜手共進呢?
更加讓人費解的是,馬斯克曾不惜重金收購推特,為特朗普提供輿論平臺,還投入大量資金爭取選民支持,試圖緩和其與硅谷其他科技巨頭之間的矛盾。
然而,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馬斯克卻只得到了一個名為“效率部長”的職位。
這個職位看似權力極大,可以調查任何反對者,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崗位,不僅容易樹敵,還會承擔巨大責任。
事實上,馬斯克上任僅兩三個月,便已陷入輿論風暴,遭到廣泛批評,特斯拉股價也因此暴跌,市值蒸發超過3000億美元。
更荒唐的是,這一職位竟然只有130天的有效期!
換句話說,它根本就是一個臨時性職務。
這讓不少人質疑:馬斯克究竟是被特朗普灌了迷魂湯,還是腦袋一時發熱?
既出錢又出力,還要充當政治工具,結果卻是個隨時可能被拋棄的臨時工。難怪他會落得如此下場,只能說咎由自取。
如今,局勢已經明朗化,特朗普與馬斯克徹底翻臉,美國國防部和航空航天局也已啟動對他的制裁行動。
更有甚者,有白宮官員公開表示,希望馬斯克“滾回南非”。
即便身為世界首富,在面對總統權力機器時,恐怕也難以全身而退。
但話說回來,美國實行的是兩黨制。
既然共和黨這邊已與馬斯克決裂,那民主黨有沒有可能伸出橄欖枝呢?
二,新仇舊怨
從理論上講,像馬斯克這樣的重量級人物,無論在哪一方都應被視為寶貴資源。
畢竟,他的個人財富高達數千億美元,旗下企業更是覆蓋多個高科技領域。
尤其是SpaceX,幾乎已經成為美國軍事發射任務的核心力量。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84%的軌道發射任務均由SpaceX執行。
即便是特朗普提出的“金穹導彈防御系統衛星網絡計劃”,也需要依賴該公司的技術支持與發射服務。
至于美國政府本身,在某些方面反倒顯得無能為力。
例如,兩名宇航員曾在太空滯留長達286天,最終靠馬斯克出手才得以安全返回。
正因如此,許多人不禁疑惑:這樣一位具有戰略價值的人物,既然已與特朗普反目,民主黨為何不主動拉攏?
難道是因為馬斯克曾經背叛過民主黨?
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回顧馬斯克與民主黨的歷史糾葛。
至少在2022年之前,馬斯克一直是民主黨的堅定支持者。
即便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他也始終站在民主黨一邊。
特別是在2020年拜登競選總統時,馬斯克給予了大力支持。
加州州長加文·紐森能夠順利當選,也離不開馬斯克的支持。
早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馬斯克也曾公開支持希拉里。
然而,民主黨的一些做法令他感到失望。
尤其是在拜登上臺初期,馬斯克本以為對方會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以促進特斯拉的發展。
但現實卻讓他大失所望。
比如,7500美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初是由特朗普在2019年推出的。
當時馬斯克或許期待著拜登作為“自己人”能給予更多優惠。
可事實卻是,《重建美好未來法案》出臺后,其中兩條規定令他極為不滿:
一是要求新能源汽車組裝工人必須加入工會,二是鋰電池產地必須在美國。
這兩點恰恰觸及了馬斯克的兩大忌諱——他極度反感工會,并且使用的主要電池供應商來自中國。
不僅如此,同年11月,拜登舉辦了一場旨在表彰新能源產業領袖企業的活動。
按理說,特斯拉應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但馬斯克卻未受邀出席。
反倒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這些遠不及特斯拉的企業被大力宣傳。
這讓馬斯克憤怒不已。
不過,真正導致雙方關系破裂的導火索,則是在2022年馬斯克揭露了一些敏感事件后,被白宮貼上了“反猶太主義者”的標簽,并遭到聯邦機構的調查。
這一事件讓馬斯克徹底對民主黨失望,轉而投向共和黨陣營,成為了特朗普的支持者。
這也解釋了為何當初被任命為效率部長時,馬斯克表現得如此興奮——他終于有機會反擊那些曾經打壓過自己的人。
可惜的是,最終他又一次被利用。
當然,從政治角度而言,即便馬斯克與民主黨之間存在諸多恩怨,只要利益一致,仍有可能聯手對抗特朗普。
但現實情況卻并不那么簡單。
三,我是剛,不是傻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馬斯克短期內很難與民主黨徹底和解。
這不僅僅是因為過往的沖突,更重要的是,民主黨已經做出了選擇。
他們選擇了與猶太財團站在一起,而非馬斯克。
此前拜登政府之所以對馬斯克采取強硬措施,正是因為后者與猶太財團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早在2013年,馬斯克就曾險些被猶太投資者做空破產。
隨著特斯拉和星鏈的發展,他與猶太財團的利益沖突進一步加劇。
新能源產業嚴重沖擊了傳統汽車產業和能源行業,而這正是猶太財團長期掌控的領域。
此外,馬斯克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以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手段,打破了猶太財閥對金融市場的控制。
尤其是在接管X之后,他打破了猶太人在媒體領域的壟斷地位,揭露了許多真相,引發公眾強烈反響。
這些行為無疑觸怒了猶太財團。
因此,除非解決與猶太財團之間的根本矛盾,否則馬斯克很難重新獲得民主黨的信任。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拜登執政期間,馬斯克確實從中受益頗多。
他的凈資產從1840億美元增長至2340億美元,成功登頂全球首富。
但這背后是否存在政治算計,仍值得深思。
無論如何,當前形勢下,馬斯克與民主黨之間想要握手言和,難度極高。
再看特朗普方面,雖然目前只是由國防部和NASA對他采取行動,白宮尚未直接介入,但這并不代表特朗普對其仍有感情。
一方面,馬斯克手中握有不少高官的秘密信息,使特朗普不得不謹慎應對;另一方面,馬斯克尚未真正觸及特朗普的核心利益。
即便他組建第三政黨,也不足以動搖現有格局。
但如果馬斯克選擇與民主黨聯手,那局面將徹底改變。
屆時,特朗普必將與其展開殊死較量。
正因為明白這一點,馬斯克寧愿另起爐灶,也不愿輕易投靠民主黨。
他或許性格剛烈,但從不愚蠢。
結語:
也許此刻的馬斯克心中滿是悔恨,只想痛罵一句:“民主、共和,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可惜事已至此,后悔已晚。
但從整體來看,也不能全怪馬斯克判斷失誤。
以他的身份背景,一旦涉足政壇,無論選擇哪條路,都將充滿風險。
美國當前的政治環境決定了,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博弈。
文章信息來源:
網易:馬斯克與民主黨結怨始末!馬特聯手,美新老勢力生死搏殺的幕后
騰訊網:特朗普馬斯克又翻臉,特朗普:,關系完了,馬斯克若資助民主黨后果很嚴重
環球時報:美媒:白宮辦公廳主任談特朗普馬斯克“鬧翻”,稱“結局非常麻煩”
環球時報:馬斯克硬剛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