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上演了一場外交“冰與火”的鮮明對比。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東盟各國達成多項合作共識之際,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卻在關稅陰影下四處碰壁。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7月10日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第58屆東盟外長會議,這是他今年1月上任后的首次亞洲之行。
但這場外交首秀籠罩在陰影之下——就在他抵達前兩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14個國家征收新關稅,其中大多數是亞洲國家:日本和韓國25%,馬來西亞25%,印度尼西亞32%,泰國和柬埔寨36%,老撾和緬甸40%。
魯比奧原本計劃順道訪問日本和韓國,但特朗普突然宣布對日韓汽車加征25%關稅后,這兩個傳統盟友直接取消了接待計劃。
美國關稅大棒砸向亞洲盟友
特朗普政府揮舞的關稅武器讓整個亞洲地區陷入不安。
7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宣布,已向日本和韓國發出貿易函件,通知兩國將于8月1日起面臨25%的新關稅。
白宮隨后證實,當天共有13個國家收到了類似貿易通知函。
在東盟10個成員國中,至少有8個國家將成為美國新關稅政策的打擊對象。
這些國家的高級外交官們正齊聚吉隆坡參加東盟外長會議,魯比奧的到來讓他們有機會當面表達不滿。
差異化稅率背后隱藏著戰略算計
越南雖未被列入最新加稅名單,但在7月2日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將原計劃對越南商品征收的46%關稅降至20%,條件是越南取消所有對美國商品的關稅。
同時,任何被視為經越南轉運到美國的第三國商品將被征收40%的高關稅。
柬埔寨緊隨越南之后,在7月4日宣布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此前,特朗普政府曾計劃對柬埔寨征收高達49%的“對等關稅”——這是針對東南亞國家提出的最高稅率。
中國東盟合作開花結果
當魯比奧在關稅陰影中掙扎時,中國外長王毅在同一個會議舞臺上收獲滿滿,7月10日,王毅在中國—東盟外長會上宣布:“中方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
這一承諾引發東盟各國外長的熱烈反響
王毅提出的四點合作建議勾勒出中國與東盟關系的新藍圖,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典范、做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典范、做開展互利共贏合作的典范、做促進包容互鑒的典范。
他特別強調:“南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不是大國博弈的‘角斗場’”。
會議成果豐碩
東盟國家同意中方提議,將2026年定為“中國—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5周年主題年” 并舉行慶祝活動,各方期待東盟—中國自貿區3.0版議定書年內簽署,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魯比奧的尷尬外交秀
魯比奧的首次亞洲之行遭遇多重冷遇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丹尼·拉塞爾直言:“魯比奧關于‘中國威脅’的言論,恐怕無法引起那些正在被30%至40%關稅重創國家官員們的共鳴。”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東盟外長會議開幕式上的發言更是直指問題核心,他警告稱,全球貿易正在被“武器化”,那些“曾被用來推動增長的工具,如今卻被拿來施壓、孤立與遏制”。
雖然安瓦爾沒有直接點名美國,但他呼吁東盟各國共同應對貿易威脅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
更尷尬的場面出現在美中高層互動環節
魯比奧曾向媒體透露,他正努力安排在峰會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首次面對面會晤,但當記者向中方詢問時,得到的卻是“目前沒消息可以提供”的冷淡回應。
被中國制裁的魯比奧連進入中國的資格都沒有,馬來西亞會議成為他唯一可能與王毅“打照面”的機會。這一愿望最終落空。
自由貿易與經濟脅迫的鮮明對比
中國與東盟的務實合作與美國的經濟脅迫形成強烈反差
就在魯比奧抵達吉隆坡的同一天,中國和東盟剛敲定年內簽署升級版自貿協定,9800多億美元的年貿易額即將享受更甜蜜的零關稅待遇。
而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的對東盟多國25%-40%關稅政策,則成為美國“經濟霸凌”的最新例證。
美國貿易政策背后暗藏玄機
銘派萃智國際智庫創始人劉曉春分析認為,差異化關稅是美國“經濟+軍事”雙重圍堵中國戰略的一部分,通過削弱中國與全球供應鏈的聯系,為未來可能的軍事沖突降低經濟風險。
“當越南的工廠不再依賴中國的電路板,柬埔寨的服裝廠不再需要中國的紗線,美國在南海或臺海采取更強硬行動時,對其自身和盟友經濟的直接沖擊就被預先削弱了。”劉曉春指出。
東南亞國家不愿選邊站
面對美中博弈,東南亞國家表現出清醒的戰略自主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長扎夫魯的表態頗具代表性:將在未來數周繼續與美方保持協商,同時強調面對有些觸及紅線的問題決不退讓妥協。
路透社獲得的東盟外長聯合公報草案顯示,各國外長將表達“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和國際經濟格局不確定性增加的擔憂,特別是與關稅有關的單邊行動”。
盡管草案沒有點名美國,但矛頭所指十分明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分析認為,美國推行的“印太優先”戰略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主流意愿相違背,這一戰略實際上已陷入困境。
美國在推行“美國優先”政策過程中,不僅要求盟友承擔更多防務開支,還采取具有排他性的地緣政治策略。這種制造陣營對立、構建封閉小圈子的做法,已引發東南亞國家的高度警覺。
魯比奧在吉隆坡停留約36小時未能與王毅實現會面,美國國務院官員無法透露他是否計劃和中俄兩國外長會面,這種外交冷遇在近年美國外交史上罕見。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會議開幕式上警告全球貿易正在被“武器化”時,會場內14國外長的目光不約而同投向美國代表團席位。
信息來源:
中國—東盟外長會在吉隆坡舉行——外交部2025-07-10
特朗普“加壓”在前,魯比奧亞洲行“任務艱難”——海外網2025-07-11
“亞洲國家剛被課稅40%,誰搭理魯比奧那套中國說辭”——觀察者網2025-07-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