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體檢被查出有甲狀腺兩側結節,吞咽異常感增強,而且頸部似乎有腫大感,動不動還有刺痛感……什么是甲狀腺結節?有什么危害?需不需要切除?中醫怎么消除?
甲狀腺結節有什么明顯的表現?
甲狀腺結節較小時一般無明顯癥狀,結節長大到3-4厘米以上時可開始出現頸前部脹痛、有包塊、壓迫感、咽喉不適、聲音嘶啞、吞咽不暢異物感等癥狀。
自測是否有甲狀腺結節
找到喉結的位置(頸部的下1/2處),甲狀腺位于喉結下方、氣管兩側的區域,用手觸摸是否有腫塊,吞口水時,腫塊隨著吞咽活動,可能就是甲狀腺結節了。
生活壓力大、性格急躁易怒、精神壓抑焦慮,容易導致肝氣郁結;高碘或低碘飲食,或食用肥甘厚膩食物,可能導致脾胃不合,出現痰濕內生;經常熬夜,人體氣陰受損,或有慢性疾病,血氣虧虛,則易造成氣滯血瘀,這些都可能導致長出甲狀腺結節。
由于女性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加上生育、哺乳和月經的影響,體內激素水平波動較大,內分泌容易紊亂,大大增加了患甲狀腺結節的幾率。
一般來說,如果結節未產生局部癥狀,穿刺活檢結果為陰性,理化檢查沒有腫瘤依據,可以選擇動態定期觀察,采用中醫藥等方法保守治療,一定程度上減慢結節生長速度,延緩或阻止結節惡變,并根據復查情況隨時做出治療調整。
中醫對甲狀腺結節的認識和治療由來已久,歸屬于祖國醫學“癭病”的范疇,有“癭、癭氣、癭瘤、癭袋”等記載。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本病是在正氣虧虛,臟腑功能失調的基礎上,加之肝郁氣滯,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氣血瘀滯,痰濕凝結頸前,日久引起血脈瘀阻,以痰、氣、瘀三者合而為患。其主要病理產物和致病因素是痰凝、氣滯、血瘀,其病理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其發生主要與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有關。肝郁不舒、脾失健運是其核心病機,氣虛、陰虛是其發病之本。
今天分享一個調理肝經、消結節的組方。
【組成】
柴胡、合歡花、夏枯草、黃芩、生牡蠣、貓爪草。
【方解】
柴胡暢通肝經、疏通氣滯;合歡花解郁安神;夏枯草清肝明目、清熱散結;黃芩清上焦熱、清肝膽瘀熱;生牡蠣軟堅散結、重鎮安神;貓爪草化痰散結,是甲狀腺疾病的專用藥。
【適用人群】
甲狀腺結節>5mm以上的患者。
【注意】
這個方子要在飯后半小時內服用,可以緩解寒涼,減少對脾胃的影響。
醫案
楊某,女,48歲。
患者半年前體檢發現左甲狀腺5類腫物,0.4cm×0.3cm大小,較為焦慮。
初診:患者無頸部疼痛及眼部異物感,有失眠,約凌晨1-2點才能入睡,6點左右醒。無胸悶脅肋疼。雙舌邊紅,舌薄白,脈弦。
中醫診斷:肉癭 氣滯痰阻證
西醫診斷:甲狀腺結節
治則:行氣解郁,化痰散結
藥方:
夏枯草20g、牡蠣30g、玄參10g、浙貝30g、貓爪草30g、青皮10g、龜甲30g、鱉甲30g、芥子10g、化橘紅15g、桔梗10g、雞內金15g。每周一副,每副藥煲3次,連分3天喝,共12周。另要求早睡早起,背曬太陽30分鐘,加強戶外運動。
反饋:患者服藥后,睡眠改善,每天睡眠能從晚上11點至早上6點。情緒穩定,舌象:舌淡紅、舌薄白、脈和緩。B超復查,左甲狀腺5類結節消失,效不更方,原方12副,每1-2周1副,堅持早睡早起,背曬太陽,加強戶外運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