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琿春老姬海產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稱重、分裝,一袋袋精加工后的鱈魚產品打包待發。這些以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方式進境的俄羅斯鱈魚,經嚴格品控加工后,正化作便捷美味端上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7月9日,琿春海關派員到琿春老姬海產發展有限公司對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業務開展情況進行現場調研。
琿春作為2020年全國第一批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城市,依托特色園區建設,逐步匯聚產業資源,產生集聚效應,如今已構建起水產品加工與糧食加工“雙輪驅動”的特色產業格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琿春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貨值強勢突破1億元,同比增長66.5%。
“企業購買的互市貿易落地加工進口原料享受了限額內稅收優惠政策,直接降低了原料采購成本。”琿春海關副關長杜建民介紹道。不僅如此,海關還推出一系列便利化通關措施,如“委托申報”,邊民可委托經備案的邊民合作社進行集中申報,節省人力和時間;“直通運輸”讓貨物在完成檢查后不再分裝過駁,直接運輸至加工廠,減少轉運環節和損耗;“免到場查驗”則無需邊民本人到場,委托邊民代表到場配合即可。
政策紅利正快速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琿春老姬海產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彥升算了一筆“收益賬”:“借助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政策,我們從俄羅斯進口鱈魚等原材料的成本顯著下降,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企業落地加工商品價值達3234萬元,同比激增920%。”
值得一提的是,長春海關首創的互市貿易“一體系兩平臺”智慧監管模式,實現了對互市貿易業務從進口申報、進境查驗、落地加工到稅收征繳等信息全鏈條監控。該模式不僅確保邊民互市貿易商品來源可溯、去向合法、風險可控、責任可究,還極大激發了邊民參與互市貿易的熱情,直接受益邊民突破1.1萬人,推動了邊民互市貿易從單純的“通道經濟”向“實體經濟”轉型 。
下一步,琿春海關將持續支持邊民互市貿易創新發展,深化落地加工對產業經濟的帶動作用。通過優化頂層設計,根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完善配套服務,為興邊富民行動注入更多海關力量,助力吉林外貿經濟高質量發展。(圖片由長春海關提供)
來源:中國吉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