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舟山,280 公里蜿蜒的海岸線與星羅棋布的島嶼之間,低空經濟正以 “看得見、摸得著” 的方式重塑海島生活。作為全省低空經濟 “先飛區” 覆蓋最廣的地級市,舟山以普陀、岱山、嵊泗三縣區為試點,緊扣 “三統一、四張網、五中心” 核心要求,通過 “應用先行、制造跟進” 戰略,讓無人機、直升機穿梭于海天之間,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海島特色的低空經濟發展路徑。
頂層設計鋪軌:從政策藍圖到立體基建
舟山發展低空經濟的破局點,始于系統性的頂層規劃。2024 年以來,當地先后出臺《關于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 年)》,明確了 “壯大制造、拓展場景、完善生態” 的三步走路線,并梳理出涵蓋物資配送、海關檢測、陸海巡檢等 4 大類 41 個子項的應用場景目錄,實現資源整合與統一管理。
基建攻堅同步推進,為低空飛行筑牢 “硬支撐”:
- 空域突破:獲批 283 平方公里無人機飛行空域,為規模化運營打開空間;
- 起降網絡:建成 5 個公共起降場、34 個分布式起降點,覆蓋主要島嶼與景區;
- 通信保障:依托 5G-A 專網實現無人機跨海飛行的百公里級穩定控制,在岱山黃魚配送、小干島至桃花島快遞運輸等場景中精準落地;
- 安全防線:部署無人機預警反制系統,為消防、公安等領域的低空活動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牧星無人機產業化、翼舟云海通導監設備研制等 4 個制造項目已落地,與北航張軍院士團隊合作的低空智聯網研究、北大 “穩定飛行聯合實驗室” 等平臺,讓科創根系深扎海島。
場景創新賦能:從物流提速到生命護航
在舟山,低空經濟早已不是實驗室里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 “空中生產力”。
島際物流 “飛” 出加速度
清晨的定海區白泉鎮,一架無人機吊起 30 公斤晚稻楊梅,12 分鐘便跨越山路抵達定海古城 —— 這是舟山破解 “鮮果出山難” 的生動實踐。自 2024 年 11 月以來,島際無人機物流航線累計飛行 2037 航次,運送貨物超 6 噸,從海鮮、農特產品到船舶配件、急需藥品,“空中快遞” 讓海島物資流通效率提升 3 倍。
低空旅游打開 “云端視角”
2025 年 “五一” 假期,嵊泗環島低空旅游航線與上海臨港至嵊泗文旅航線同步投運。游客搭乘直升機俯瞰基湖沙灘的碧海金沙,或通過 “海島快巴” 航線快速串聯普陀東極、嵊泗枸杞等熱門景點。數據顯示,“海島快巴” 已累計飛行超 900 班次,服務旅客破 1.1 萬人次,讓舟山通用航空產業規模穩居華東前列。
生命通道跨越山海阻隔
今年 3 月,一架搭載恒溫箱的無人機從舟山本島起飛,23 分鐘后降落在六橫島,將血液制品準時送達醫院 —— 這條浙江首條跨海無人機血液運輸航線,把傳統船運 1 小時的耗時壓縮至 30 分鐘內,大霧鎖港時更成了 “救命線”,已完成 5 次緊急運血任務。與此同時,直升機醫療救援持續發力,2024 年至今累計救助 43 人,與無人機協同編織起覆蓋千島的 “黃金救援圈”。
生態培育筑基:從人才鍛造到創新協同
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與創新生態的支撐。
在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正在拆裝實訓室內練習調試設備 —— 該校已投入 273 萬元建成飛行操控、航空制圖等實訓場地,獲批 “1+X” 無人機駕駛證書考點,累計培養專業人才超 300 人。定海區首屆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競賽吸引 68 名選手同臺競技,優勝者可獲高級工證書,這種 “以賽促訓” 模式正加速技能人才成長。
科研創新同樣 “多點開花”:舟山組建了 32 人低空經濟專家庫,涵蓋適航、空域管理等領域;普陀區聯合北大、浙大等單位成立低空經濟應用創新孵化中心;智能網聯低空測試基地已完成氫動力無人機跨島測試等 2400 單業務,為技術迭代提供真實海島環境驗證。
從楊梅出山的 “最初一公里” 到跨海救援的 “最后一公里”,舟山的低空經濟正以 “接地氣、惠民生” 的姿態,重新定義海島與世界的連接方式。隨著 “先飛區” 試點深入,這套 “舟山經驗” 或將為全國海島地區發展低空經濟提供可復制的范本 —— 在千島之上,低空經濟的翅膀已蓄滿力量,正飛向更廣闊的海天。
在浙江舟山,280 公里蜿蜒的海岸線與星羅棋布的島嶼之間,低空經濟正以 “看得見、摸得著” 的方式重塑海島生活。作為全省低空經濟 “先飛區” 覆蓋最廣的地級市,舟山以普陀、岱山、嵊泗三縣區為試點,緊扣 “三統一、四張網、五中心” 核心要求,通過 “應用先行、制造跟進” 戰略,讓無人機、直升機穿梭于海天之間,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海島特色的低空經濟發展路徑。
頂層設計鋪軌:從政策藍圖到立體基建
舟山發展低空經濟的破局點,始于系統性的頂層規劃。2024 年以來,當地先后出臺《關于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 年)》,明確了 “壯大制造、拓展場景、完善生態” 的三步走路線,并梳理出涵蓋物資配送、海關檢測、陸海巡檢等 4 大類 41 個子項的應用場景目錄,實現資源整合與統一管理。
基建攻堅同步推進,為低空飛行筑牢 “硬支撐”:
空域突破:獲批 283 平方公里無人機飛行空域,為規模化運營打開空間;
起降網絡:建成 5 個公共起降場、34 個分布式起降點,覆蓋主要島嶼與景區;
通信保障:依托 5G-A 專網實現無人機跨海飛行的百公里級穩定控制,在岱山黃魚配送、小干島至桃花島快遞運輸等場景中精準落地;
安全防線:部署無人機預警反制系統,為消防、公安等領域的低空活動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牧星無人機產業化、翼舟云海通導監設備研制等 4 個制造項目已落地,與北航張軍院士團隊合作的低空智聯網研究、北大 “穩定飛行聯合實驗室” 等平臺,讓科創根系深扎海島。
場景創新賦能:從物流提速到生命護航
在舟山,低空經濟早已不是實驗室里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 “空中生產力”。
島際物流 “飛” 出加速度
清晨的定海區白泉鎮,一架無人機吊起 30 公斤晚稻楊梅,12 分鐘便跨越山路抵達定海古城 —— 這是舟山破解 “鮮果出山難” 的生動實踐。自 2024 年 11 月以來,島際無人機物流航線累計飛行 2037 航次,運送貨物超 6 噸,從海鮮、農特產品到船舶配件、急需藥品,“空中快遞” 讓海島物資流通效率提升 3 倍。
低空旅游打開 “云端視角”
2025 年 “五一” 假期,嵊泗環島低空旅游航線與上海臨港至嵊泗文旅航線同步投運。游客搭乘直升機俯瞰基湖沙灘的碧海金沙,或通過 “海島快巴” 航線快速串聯普陀東極、嵊泗枸杞等熱門景點。數據顯示,“海島快巴” 已累計飛行超 900 班次,服務旅客破 1.1 萬人次,讓舟山通用航空產業規模穩居華東前列。
生命通道跨越山海阻隔
今年 3 月,一架搭載恒溫箱的無人機從舟山本島起飛,23 分鐘后降落在六橫島,將血液制品準時送達醫院 —— 這條浙江首條跨海無人機血液運輸航線,把傳統船運 1 小時的耗時壓縮至 30 分鐘內,大霧鎖港時更成了 “救命線”,已完成 5 次緊急運血任務。與此同時,直升機醫療救援持續發力,2024 年至今累計救助 43 人,與無人機協同編織起覆蓋千島的 “黃金救援圈”。
生態培育筑基:從人才鍛造到創新協同
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與創新生態的支撐。
在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正在拆裝實訓室內練習調試設備 —— 該校已投入 273 萬元建成飛行操控、航空制圖等實訓場地,獲批 “1+X” 無人機駕駛證書考點,累計培養專業人才超 300 人。定海區首屆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競賽吸引 68 名選手同臺競技,優勝者可獲高級工證書,這種 “以賽促訓” 模式正加速技能人才成長。
科研創新同樣 “多點開花”:舟山組建了 32 人低空經濟專家庫,涵蓋適航、空域管理等領域;普陀區聯合北大、浙大等單位成立低空經濟應用創新孵化中心;智能網聯低空測試基地已完成氫動力無人機跨島測試等 2400 單業務,為技術迭代提供真實海島環境驗證。
從楊梅出山的 “最初一公里”到跨海救援的 “最后一公里”,舟山的低空經濟正以 “接地氣、惠民生” 的姿態,重新定義海島與世界的連接方式。隨著 “先飛區” 試點深入,這套 “舟山經驗” 或將為全國海島地區發展低空經濟提供可復制的范本 —— 在千島之上,低空經濟的翅膀已蓄滿力量,正飛向更廣闊的海天。
天空之家(skyfamily.com.cn)是中國低空經濟門戶網與低空產業供需平臺,匯聚無人機,有人機,eVTOL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品牌,平臺以“透明供需、協同創新”為目標,通過數據共享與精準匹配,解決行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低空經濟資源的高效配置,打造產業超級資源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