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
今年上半年,銀行股是A股投資的最大贏家。最近幾年,銀行股一直都在緩慢地上漲。從近一兩年開始,銀行股漲勢開始加速,從國有大行到股份行再到城商行,紛紛都在刷新歷史新高。
有意思的是,上市銀行的經營情況并沒有出現明顯好轉。最近幾個季度,銀行板塊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呈現逐步走低的態勢。低利率時代,銀行業遭遇凈息差收窄的考驗。
那么,銀行股“逆風飛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相對較高的股息率疊加相對低估值,再加上穩健的基本面。簡單而言,對于追求穩健收益的各類投資機構來說,目前的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為1.5%,在目前整個銀行體系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很多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已不足1.5%,那么如何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呢?對于像保險資金、企業年金以及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如何尋找相對穩健的投資品種是一道難題。過去,這些資金主要的投資方向是銀行間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各類債券品種;現在,這些領域的產品收益率已經難以滿足這些資金的追求。從最具安全收益的國債品種來說,目前十年期國債年化收益率也只有1.64%左右,基本和銀行存款差不多,談不上增值。
在有關部門持續吸引長線資金入市的政策引導下,這些資金開始選擇進入A股市場,而銀行股又是進攻與防守兼具的投資品種。銀行股的交易環境已經出現了質的變化,其本身還有幾個先天優勢:一是銀行板塊整體的估值相對較低,很多人看這個估值并不是看市盈率,而是看市凈率,而大部分銀行的市凈率都在1以下;第二是股息率,也就是可類比銀行存款利息的年化收益率,目前大部分銀行的股息率在4%以上,而在一兩年前,上市銀行的平均股息率更是在5%;第三是國內銀行體系的風控水平完善,基本面穩健,這是吸引風險厭惡型資金的關鍵點。
不容忽視的是,最近兩年多時間,銀行板塊整體在長線資金不斷買入的情況下,股價屢創歷史新高,導致相對應的股息率從5%以上跌到4%左右,國有大行的股息率甚至因為股價的持續上漲,已經跌到3.8%,這樣的分紅水平對投資者還具有吸引力嗎?一方面,后續各種長線資金還會源源不斷地進入A股市場;另一方面,銀行股開始面臨股息率下降和營收增長不確定的尷尬。那么,現在新增的長線資金就會考量:除了銀行股,還有哪些行業或公司股息率較高,營收與凈利長期維持正增長,且行業景氣度相對較為穩健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難,其實就看幾個因素:一是體量要大,能容納新增的巨額長線資金;二是基本面要穩,權益投資資金很多都不喜歡波動大的品種,分紅率越穩定越好;三是分紅要優厚,外圍資金很多都是沖著中長期分紅收益而來的,都很看重股息率。
剔除掉漲幅較大的銀行板塊,我們可以分析幾家符合上述條件有代表性的公司。
第一家是中國移動。這是一家可以平替大型銀行股的優質長線投資標的,營收和凈利潤長期保持正增長,目前動態股息率在4.1%左右,且股利支付率達到73%(承諾未來達到75%),派現融資比(上市以后分紅和融資的比例)達到662%。要知道,銀行的股利支付率大多數都在30%至35%之間,中國移動能把每年凈利潤的75%拿來分紅,其底氣有多足?
第二家是格力電器。這家公司盡管爭議較多,但從業績、融資和行業地位來看,都堪稱價值投資的典范,其營收和凈利潤長期維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動態股息率6.47%,股利支付率達到52%,派現分紅比達到驚人的2757%。這樣的高分紅公司難道不值得長線投資嗎?
第三家是乳業巨頭伊利股份。這家公司是妥妥的“現金奶?!?,目前動態股息率為4.41%,股利支付率達到驚人的91%(不一定是常態),派現融資比為273%。這家公司年年都有高分紅,只是市場擔憂乳業的行業景氣度以及公司經營業績可能會波動,一直在壓估值,但作為中國為數不多能在單一行業沖進全球前五的企業,還是很有性價比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