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來又是出差,又是錄半年視頻,所以更新耽誤了下。
這兩天視頻已完成錄制,開始核對字幕,公眾號更新也恢復正常。
01
開篇先聊下過去一周,市場幾個熱點。
一是7月初,中央財經會議,提出的核心意見,尤其是反無效內卷,被市場認為是供給側改革2.0。
即對過剩產能的有序出清,也引發了新能源等板塊的上漲。
這事還是要高度重視下的,我也在視頻里把這次和過去,共4次供給側改革做了分析,同樣的去產能,后續各類資產差異還是挺大的。
二是上周美國通過了大美麗法案,老南對此的判斷是:中短期利好美股,中長期利空美債、美元。
這輪美股的反彈,有很大的程度就是判斷了大美麗法案一定能通過,提前price in了對股市的反饋。
這個法案的本質,就是繼續維持之前的瘋狂放水,因此企業和個人受惠于此,推動經濟,進而中短期利好美股。
但代價是,債務壓力會快速膨脹,除非美國在債務爆表前,能搞出一個天頂星科技收割全球,如開發出且徹底壟斷AGI(通用人工智能),或者類似冷戰蘇聯崩潰帶來的巨大紅利。
也因此,從中長期而言,對美債美元這些,美國信用的體現,是利空。
02
此外,關于最近A股的強勢,真正拉動上證突破3500的,是銀行。這事我昨天在“16號內參”里就做過分析,然后今天銀行繼續強勢。
之前有網友問過這波銀行上漲的邏輯,從基本面角度看,銀行的業績這兩年是很差強人意的,畢竟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凈息差大幅下滑。
看看最強的招行,增長乏力明顯:
因此銀行本輪上漲的邏輯,顯然和業績無關,而純粹是估值修復行情。
如下圖,銀行估值主要看市凈率(PB),21年后,銀行PB一路下跌到0.5附近,這顯然過度悲觀了,如今0.75的PB,也算是合理范圍了。
數據來源:wind
03
而7月后這波銀行的加速上漲,和公募的最新考核有很大的關系,即監管部門對基金業績和基準偏離度的強制考核。
前陣子已經有券商的研報,提到了這個可能性:
如這兩張圖所示,公募對于指數權重占比較高的銀行,是嚴重低配的。
為了滿足監管的業績基準偏離度考核,乘現在銀行估值還不過分,抓緊配置下是符合邏輯的。
雖然我個人對于這個考核并不認可,但既然上面要求了,基金公司自然會去執行。
也因此帶動了最近指數的快速上漲,但我并不認為就此確認,市場進入了全面牛市,我還是更偏向于今年的機會更多在個股α,而非指數β。
具體一些細節,我們視頻里會聊。
最后再提下,預計我們的半年度視頻明晚上線。大家最近感興趣的話題都會聊到,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