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我市在高要區舉辦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攻堅行動和合理密植提單產項目早造新品種展示暨實割測產現場會,推廣高產優質良種和關鍵穩產增產技術。
在高要區2024年水稻合理密植提單產項目南興丘陵片技術核心示范區(新橋鎮珠江村),隨著收割機轟鳴,一株株金黃色的稻穗被收入車廂。收割完畢,專業人員迅速開展稱重測量工作,計算畝產數據。
“該示范區種有1000畝雙季稻,采用的是水稻低碳高產栽培技術,通過肥、水等措施的優化集成,實現節水、控肥、低碳、高產目標。”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專家傅友強介紹,經過實測發現,相較于傳統種植方法,同一水稻品種采用新型栽培技術可增產10%以上,每畝節省成本100元。
在高要區2024年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攻堅行動項目水稻新品種展示區(白諸鎮穩裕村),1150畝的優質抗病新品種水稻采用合理密植和“一噴多促”等新型種植技術。
“經過實測發現,合理密植能夠有效提升水稻單產,而噴灑中量元素液體水溶肥料(竹醋液)的水稻產量明顯高于噴灑普通葉面肥,新型種植技術對提升水稻單產效果明顯。”高要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譚耀華說。
據介紹,合理密植指的是實施范圍內水稻栽插平均密度不低于16000穴/畝,或比當地平均水平高15%;平均每穴雜交稻3~4苗、常規稻5~6苗。目前,全市水稻合理密植面積7.8萬畝,其中高要區2萬畝、懷集縣2.6萬畝(早晚造),封開縣2萬畝、廣寧縣1.2萬畝(晚造)。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王永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