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 代振鋒 通訊員張良遠
7月11日,由河南省商丘市委宣傳部、商丘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指導、商丘師范學院主辦的“商丘樞紐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暨“樞紐發展指數”課題組成立儀式在商丘師范學院隆重舉行。本次會議聚焦河南省委賦予商丘的“樞紐經濟新高地”戰略定位,匯集政、產、學、研多方智慧,共同探索樞紐經濟理論與實踐創新路徑。
政學聯動為樞紐經濟注入理論動能
商丘師范學院校長陳向煒致辭中強調,學校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近年來在區域協調發展和樞紐經濟領域取得顯著研究成果。中共商丘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長王玉娟在講話中指出,商丘作為豫魯蘇皖四省交界的重要交通樞紐,進一步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推進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發展優勢轉變,本次研討會將為商丘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
中國民主建國會河南省委員會主委、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梁留科以《高鐵物流發展實驗區建設方向與路徑研究》為題作主旨報告。系統梳理了中國高鐵發展歷程,提出高鐵物流試驗區建設需從“產業布局、流理論、產業鏈”三大理論體系入手,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綠色物流發展及國際化標準輸出,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聚集區。
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因果則圍繞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分析了商丘與徐州等周邊城市的產業互補性,建議打破行政壁壘,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產業協作。
破解瓶頸構建指數化評估體系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經濟學院院長郝愛民以鄭州航空港為例,剖析了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建設經驗,強調商丘需補足航空與水運短板,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物流與產業深度融合。
商丘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張保勝提出,“樞紐發展指數”指標體系需涵蓋交通聯通度、產業集聚度、輻射影響力等維度,為科學評估樞紐經濟能級提供量化工具。
現代物流報社社長助理王寧在會上分享了物流指數對區域經濟的引導作用,以河北產業集群發展為例,指出物流景氣指數可為政府決策和產業投資提供動態參考。
商丘師范學院趙晶博士則介紹了寧波-義烏物流指數構建方法,建議商丘結合縣域產業集群特色,探索“物流指數+數字平臺+線下園區”一體化模式。
江蘇物流產業促進會常務理事郭建勛就現代數智化物流園區的運營規劃,做主題分享。民建河南省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可提出,商丘需在“十五五”期間重點突破三大領域:制度開放:推動空鐵聯運樞紐建設立法,保障石化改造等重大項目落地;國際化布局:通過國際標準輸出,引領全球高鐵物流工程發展;綠色轉型:推廣低碳運輸技術,構建零碳物流園區。
課題啟動為樞紐經濟注入“智慧引擎”
會議發布了“樞紐發展指數”課題組成立計劃。課題組將聯合高校、智庫及行業機構,構建覆蓋航空、物流、冷鏈等領域的多維評價體系,助力商丘精準定位樞紐經濟優勢,提升區域競爭力。豫魯蘇皖接合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智庫首席專家聘任儀式同期舉行,標志著區域協同研究邁入新階段。
共謀未來打造樞紐經濟“商丘范式”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商丘樞紐經濟發展需立足“交通+產業+開放”三位一體,依托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戰略平臺,加快培育制鞋、制冷、金剛石等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躍升。會議還就中歐班列拓展、低空經濟融合、跨境電商服務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為商丘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言獻策。
此次研討會不僅為商丘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更通過“樞紐發展指數”課題組的啟動,為區域經濟評估與政策優化注入“智慧引擎”。未來,商丘市將依托高校智庫力量,深化產學研合作,力爭在全國樞紐經濟版圖中樹立“商丘范式”,為中原城市群建設貢獻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