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首場“部長通道”,針對部分主播惡意炒作搞虛假營銷等行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表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壓實平臺的審核責任,加強產品質量的專項抽檢,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斷提升網售產品質量。與此同時,今年也將制定出臺直播電商監管辦法,建立監管長效機制,有效規范直播交易行為。
江蘇省海安市一家公司的電商配貨員在貨架間找件、搬運。新華社發(顧華夏 攝)
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主播”成為了越來越多普通人的職業選擇。《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日直播場次超過350萬場。新消費場景中,網絡直播助力各品類商品進入了“互聯網+”的快車道,促進了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發展。《2024年直播電商行業發展趨勢觀察》報告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直播電商零售額達4.3萬億元,其強勁增長勢頭為電商行業貢獻了80%增量。
龐大的從業者隊伍、與日俱增的市場規模,直播電商作為新型消費形式,在釋放消費潛力、暢通國內循環、拓展就業空間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些網絡直播間充斥著各種話術和謊言,一些不良主播信口開河、以次充好,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而且為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網購投訴舉報1261.1萬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56.1%,平臺接收直播帶貨投訴舉報同比增長52.5%,主要問題集中在購買到“三無”產品、貨不對板、售后維權困難等。
“羽絨服里沒羽絨”“羊絨衫里沒羊絨”“神水”“神藥”……鏟除直播電商的這些亂象,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或法規,明確主播帶貨宣傳行為的法律屬性,細化有關違法行為的界定和處罰標準,以此來有效約束和規范直播交易行為。制定直播電商監管辦法正是題中應有之義。
直播電商的下半場競爭“拼”的其實是質量——只有重視消費體驗,才能增強用戶黏性;只有做好服務,才能做大“蛋糕”。
來源:人民網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