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夜郎西
編輯|夜郎西
審核|燁 Lydia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日晞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烈日下的迪拜街頭,一輛沒有方向盤的白色轎車流暢地繞過環形路口,穩穩停靠在購物中心門前。
車內乘客輕觸屏幕,車門自動滑開。這輛小馬智行的Robotaxi,正進行2025年路測的最后沖刺,為明年在迪拜啟動全無人商業運營鋪平道路。
與此同時,哈啰出行聯合螞蟻集團、寧德時代在上海成立造父智能科技,L4級自動駕駛研發團隊正三班倒攻堅算法模型。
公司首席科學家Yolanda放出豪言:三年內必讓Robotaxi駛上中國街頭。
中國雙雄搶占石油王國
在太平洋另一端,Waymo的車隊剛剛駛入紐約曼哈頓。
這些頭頂激光雷達的車輛正在收集“世界最復雜路況”的測繪數據,為征服這座擁有840萬人口和日均250萬輛車的超級都市做準備。
中東沙漠正成為中美自動駕駛企業的角斗場。
2025年6月,文遠知行與Uber、迪拜交管局簽署三方協議,年內將在Uber平臺上線Robotaxi服務,計劃2026年第一季度實現純無人商業運營。
小馬智行緊隨其后,與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簽署戰略協議。
首批車輛將于2025年開啟路測,目標直指2026年全無人商業化運營。
這場中東角逐背后是對全球話語權的爭奪。
文遠知行早在2023年就拿下阿聯酋首個國家級全域自動駕駛牌照,今年5月更在阿布扎比啟動中東首支純無人車隊。
“中東是驗證技術穩定性的終極考場,”文遠知行中東區總經理RyanZhan透露,車隊正在迪拜復雜路況下進行高強度測試,高溫下的傳感器表現、沙塵暴中的定位精度都是攻關重點。
中國企業的出海攻勢不止中東。
百度蘿卜快跑一季度同時打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全球累計訂單突破1100萬次。
文遠知行則與Uber達成五年計劃,將在15座國際城市部署服務。
當硅谷巨頭還在美國本土鏖戰時,中國玩家已用“技術授權+本地化運營”模式撬開海外市場。
這種戰略讓中國自動駕駛公司獲得寶貴的數據反哺,也避開國內慘烈的價格戰。
訂單暴漲!中國Robotaxi進入加速時代
國內戰場上,Robotaxi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如祺出行2025年5月Robotaxi訂單總量同比增長超413%,在大灣區投放超300輛車,覆蓋站點突破3000個。
百度蘿卜快跑一季度全球訂單達140萬次,同比增長75%。
文遠知行更交出亮眼財報:2025年Q1Robotaxi收入1610萬元,貢獻22.3%營收,35%的毛利率令行業艷羨。
政策紅利成為最強助推器。
中國已發放超1.6萬張測試牌照,開放3.2萬公里測試道路,北京更在2025年4月實施《自動駕駛汽車條例》。
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的擴張史就是中國速度的縮影:
1.0階段(2020年):僅兩條道路共22.1公里。
3.0階段(2024年):覆蓋600平方公里,貫通亦莊-大興機場路線。
4.0階段(2025年):融入“雙智”城市建設,開放八大應用場景。
車路云一體化成為中國方案的殺手锏。
百度自動駕駛專家董芳芳指出:“在武漢實現道路智能化改造后,蘿卜快跑接管率從每萬公里0.1次降至0.03次。這證明中國方案具備全球競爭力。”
市場前景更令人振奮。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將達8349億元,中國占比58.5%。
高盛數據則顯示,中國市場規模將從2025年的5400萬美元激增至2035年的470億美元。
Robotaxi仍面臨三重門
盡管前景光明,Robotaxi的商業化之路仍布滿荊棘。
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盧克林直言行業痛點:“傳感器成本居高不下,極端天氣下的技術穩定性仍是瓶頸。”
成本關是首道門檻。
當前第六代Robotaxi單車成本約20萬元,按五年折舊計算,每日需完成23單才能盈虧平衡。
如祺出行超200萬公里的安全運營里程背后,是巨額硬件投入和運維團隊支撐。
技術關更是性命攸關。
Waymo在紐約測試時,人類安全員不得不數次干預系統決策——當救護車從后方急駛而來,當暴雨淹沒車道線,當行人突然沖出...這些極端場景仍挑戰著AI的極限。
法規關同樣棘手。
紐約州法律仍要求自動駕駛車輛必須配備駕駛員,Waymo不得不游說政府修改法律。
中國雖政策領先,但事故責任認定、保險體系等細則仍需完善。
用戶接受度則是更深層的挑戰。
科方得智庫張新原指出:“培養公眾信任需要時間,可能需要5-10年才能實現規模化運營。”
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的解決方案是“漸進式信任培養”:從配備安全員開始,逐步過渡到遠程監控,最終實現真無人。
中美技術并跑
在這場世紀競賽中,中美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
Waymo采用高精傳感器+封閉系統,十年投入超百億美元;特斯拉則押注純視覺方案,試圖用AI大模型破解自動駕駛密碼。
中國玩家選擇中間道路:小馬智行以算法優勢切入運營,百度借車路協同降本增效,哈啰則依托寧德時代電池技術解決續航痛點。
多元技術路線在市場中并行驗證。
停車難題意外成為中國市場的隱形推手:美國人均車位5.9個,中國僅0.2個。
數據顯示全國汽車保有量3.5億輛,車位缺口達7100萬個。
Robotaxi的“007工作制”(零停車位、零休息)完美破解停車困局。
正如行業觀察所言:“當人類司機每天最多跑14小時,自動駕駛車可24小時連軸轉,這是對運力的革命性釋放。”
未來三年將是決戰時刻。
據預測,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將突破2738億美元。
ARK基金更給出12萬億美元的市場預期——這足以重構整個出行產業。
百度基礎模型部高級經理董芳芳的判斷充滿信心:中美在自動駕駛賽道處于并跑狀態,中國憑借政策創新和車路云一體化方案,正在定義未來出行范式。
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場8349億元的蛋糕,近六成將屬于中國玩家。
小馬智行的車隊明年在迪拜開啟全無人運營,百度蘿卜快跑每天吞下數萬訂單,Waymo的傳感器在紐約暴雨中艱難識別信號燈——這場比賽的勝負天平已開始傾斜。
停車位短缺的中國城市將成為Robotaxi的天然試驗場,正如分析師所言:“當3.5億車主爭奪2.8億個車位,無需停車的自動駕駛車就是最佳解決方案。”
這場出行革命的技術代碼,正被刻上鮮明的中國印記。
參考資料:
1.上海轉型發布《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三強”角力,誰更勝一籌?》
2.無人車來也《2025年,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能盈利嗎?小馬智行、蘿卜快跑、文遠知行誰領跑?》
3.每經頭條《“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年收入將達數十萬元,成本反降70%,拐點來了!”小馬智行CEO彭軍:打開2000億元新市場》
一點想法(北京)旗下矩陣公眾號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中美網友“賬本大公開”: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中美網民開啟民間外交》
《“病來如山倒”,造車開始大退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