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冰火
江蘇新沂這家全球農藥20強企業,正上演一場令人費解的資本大戲。
7月10日晚,利民股份(002734)公告,實控人李明擬減持不超1310.49萬股,擬套現達2.75億元;而就在一個月前,三位高管率先拋出減持196萬股套現4100萬元的計劃。
詭異的是,在實控人巨額減持公告后,公司股價不跌反漲,一年多累計漲幅超3倍,成江蘇板塊名副其實“大妖股”。
這種“減持與股價齊飛”反常現象的背后:李氏家族高比例質押的資金困局。
一、李氏家族的資金困局
總部位于江蘇新沂的利民股份,成立于1996年,于2015年A股上市。產品覆蓋農藥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三大品類及獸藥,是全球農藥行業20強。
從股權結構來看,深度綁定李氏家族——實控人李明與其子李新生(董事長)、其女李媛媛(董事)共同掌控公司,形成典型的家族式企業治理格局。
此次減持的核心人物李明,在公司一季報中顯示,持股7373 萬股(占總股本 20.01%),但其中4158萬股已被質押,質押比例高達56%;其子李新生持股4474萬股(占總股本 12.14%),質押比例更飆升至82%。
這種高比例質押狀態,讓公告披露的“融資還款需求”減持理由顯得尤為可信。
公告顯示,李明計劃8月1日后3個月內減持不超1310.49 萬股,以7月11日收盤價21.02元計算,套現金額將達2.75 億元。
李明的減持并非孤立事件。早在一個月前,6月7日公司公告,自6月30日后的3個月內,總工程師孫敬權、副總裁陳新安、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沈書艷,計劃減持合計196萬股,按最新股價測算套現約4100萬元。
“高管先行探路、實控人跟進大額減持”的節奏,難免引發市場對“內部人集體出逃,是不是對公司未來沒信心”的猜想。
二、業績剛回暖就“開溜”
值得關注的是,高管和實控人選擇的減持時機,恰好踩在利民股份業績“觸底反彈”的時間節點上。
數據顯示,2021-2023年,公司凈利連續三年大幅下滑,同比跌幅分別達20.49%、28.63%、71.67%,直至2024年才以31.11%的增速反彈,2025年一季度同比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達1.08億元。
但細究業績反彈的成色,隱憂不容忽視。
作為農藥殺菌劑、殺蟲劑領域的龍頭,利民股份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業績回暖,主要依賴部分產品提價,而非核心競爭力提升。農藥行業受環保政策收緊、原材料價格波動、國際貿易壁壘等因素影響深遠,業績反彈能否持續存疑。
業內人士指出,農藥行業周期屬性強,實控人和高管選擇此時集體減持,或許是判斷當前業績與股價已處高位區間。
三、一年多翻3倍的“大妖股”
按常理,實控人大額減持,二級市場投資者大概率會“用腳投票”。但詭異的是,7月11日,利民股份股價不跌反漲4.06%報收21.02元,年內漲幅高達172%,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深水財經社觀察到,就在一個月前,6月12日利民股份剛剛創出24.87元的歷史新高,近一年多,累計漲幅超過3倍,堪稱江蘇板塊“大妖股”。
利民股份上市以來月K線全景圖
李氏家族合計持有利民股份超 30%,且高比例質押股權,這種“股權質押融資—股價上漲—減持套現還款”的閉環,看似是化解質押困局的完美操作,但風險也不得不防:若股價大幅回調,質押股權可能引發被動平倉減持,從而形成“減持—股價跌—質押平倉”的惡性循環。
利民股份的這場資本大戲,正站在危險的平衡點上。
李氏家族的大額減持,或許能解質押到期還款一時之急,但一年多翻3倍的股價泡沫,疊加業績回暖的不確定性,都讓這場“狂歡”暗藏危機。
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警惕短期炒作褪去后的估值回歸風險,避免成高位“接盤俠”。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