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董小鋒教授牽頭的一項探討胸腺法新聯合侖伐替尼和信迪利單抗治療不可切除肝細胞癌(HCC)的療效與安全性的T-triple研究發表于《Scientific Reports》(影響因子:3.9)。研究結果表明,胸腺法新聯合侖伐替尼和信迪利單抗治療不可切除HCC患者能夠顯著提高客觀緩解率(ORR)并延長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且安全性良好1?;诖?,醫脈通特邀該研究的PI——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董小鋒教授介紹肝癌診療現狀,解讀T-triple研究結果及意義,并展望該方案的未來探索方向。
專家簡介
董小鋒 教授
廣西醫學科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醫學博士、博士后、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八桂青年拔尖人才
肝膽胰脾外科、科主任
肝膽外科黨支部書記、大外科黨總支部副書記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外科基地、 副主任
廣西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組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專委會胰腺外科學組、委員
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首屆胰腺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西生物信息學會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廣西醫學會普通外科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廣西抗癌協會第六屆肝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廣西第十五屆青年科技獎 獲得者(2019)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工作者 獲得者(2024)
主持獲得自治區人民醫院新技術、新項目完成獎 一等獎 1項
主持獲得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 二等獎1項
主持及完成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重大專項課題1項(700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3項、廣西重點實驗室課題開放課題及青秀區重點課題課題4項、參編專著1部,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現狀剖析:不可切除HCC的治療困境與突破方向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22年全球肝癌新發病例86.5萬例,死亡病例75.8萬例,是全球第6位常見惡性腫瘤及第3位腫瘤致死病因2。由于肝癌起病隱匿,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機會。近年來,隨著系統治療藥物的發展和臨床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已成為不可切除HCC患者的重要治療方法。根據目前的臨床研究結果,大多數系統治療方案的ORR為20%~50%1,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藥物的療效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臨床問題。
提高靶向治療藥物聯合免疫治療藥物的療效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胸腺法新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劑,可通過促進T細胞的成熟和分化以及增加干擾素、白細胞介素和其他細胞因子的分泌來增強抗腫瘤免疫。既往研究發現,胸腺法新可促進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從M2型向M1型轉變,逆轉腫瘤免疫抑制狀態。因此,從機制上看,胸腺法新與免疫治療聯合應用,可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目前尚沒有探索HCC患者應用胸腺法新聯合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否有協同作用的研究報道1。
T-triple研究驗證:胸腺法新聯合靶免治療顯著提升ORR并延長OS和PFS
鑒于領域資深專家和MDT專家的推薦,結合臨床實踐中的積極反饋,以及消化內科醫生發現聯合胸腺法新可幫助慢乙肝患者清除乙肝病毒從而達到臨床治愈,且HCC患者多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基于上述背景和臨床需求,T-triple研究應運而生,旨在探索胸腺法新聯合靶向及免疫治療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是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納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不可切除HCC患者92例,患者一線均接受侖伐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1。根據同期是否使用胸腺法新分為試驗組(N=43)和對照組(N=49)。主要研究終點是OS和PFS,次要研究終點是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基線特征無顯著差異(圖1)。
圖1 患者基線特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患者的中位OS為13.0個月,中位PFS為5.0個月。試驗組患者的中位OS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16.0個月 vs. 11.0個月,HR=0.470,95%CI 0.252-0.879,P=0.018),死亡風險降低53%(圖2)。試驗組患者的中位PFS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7.0個月 vs. 4.0個月,HR=0.482,95%CI 0.286-0.814,P=0.006),進展風險降低52%(圖2)。
圖2 兩組OS和PFS結果
根據mRECIST標準對腫瘤反應進行評估,共有34例患者獲得部分緩解(PR),7例患者獲得完全緩解(CR)。試驗組ORR顯著高于對照組(55.8% vs. 34.7%)(P=0.042)。試驗組DCR為76.7%,對照組為59.2%(圖3)。
圖3 兩組ORR和DCR結果
此外,多因素分析顯示,BCLC分期(B vs. C)、總膽紅素(≤20μmol/L vs. >20μmol/L)、甲胎蛋白(≤200ng/ml vs. >200ng/ml)是影響不可切除HCC患者OS的獨立因素;凝血酶原時間(≤16秒 vs. >16秒)和治療方案(對照組 vs. 試驗組)是影響PFS的獨立因素。
安全性方面,試驗組與對照組在1-2級、3-4級及總體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方面均無顯著差異。研究中沒有患者因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所有不良反應均通過劑量調整或對癥治療得到控制。
小結與展望
本研究作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其結果令人備受鼓舞。研究表明,在靶免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胸腺法新,能夠改善不可切除HCC患者特別是HBV攜帶者的治療獲益。在靶免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激活乙肝病毒,而胸腺法新不僅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這種聯合應用實際上融合了“雙免+靶向治療”的理念,盡管作用機制有所不同,但產生了協同效應。并且胸腺法新可提升T細胞的數量和功能,進而增強免疫治療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取得較好結果的關鍵在于選擇了原研進口的胸腺法新,保障了研究藥物的品質。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為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創造轉化切除機會方面,胸腺法新聯合靶免治療或可縮短起反應時間,或可將靶免治療的起效周期從4個周期壓縮至2~3個周期,促使腫瘤快速縮小至可手術切除的標準,同時也能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增強治療信心。
展望未來,研究團隊期望開展一項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以進一步評估胸腺法新在聯合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乃至聯合介入治療和化療的作用。此外,鑒于肝吸蟲引發的膽管癌的主要發病機制是免疫功能紊亂,胸腺法新在該領域也有望發揮重要作用。總之,胸腺法新聯合靶免治療不僅在提升療效方面展現出較大潛力,更為未來的肝癌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希望,有望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 Yao S, Huang Q, Zou Y, Liu T, Yang Y, Huang T, Zhao Y, Dong X.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ymosin alpha-1 combined with lenvatinib plus sintilimab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etrospective study. Sci Rep. 2025 Apr 22;15(1):13960.
2. 郝運, 李川, 文天夫, 等. 全球及中國的肝癌流行病學特征:基于 《2022全球癌癥統計報告》解讀.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7): 781-789.
編輯:Arrival
審校:Arrival
排版:Kenken
執行:Faline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