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將進入“決賽圈”。
近幾年,總有幾家還會“撒手人寰”,其中蔚來就存在這種風險。
到目前為止,蔚來已經累計燒光了上千億,算下來平均每天要虧掉3000萬,持續了9年,真的離譜。
很多人可能對1000億沒什么概念。
這么說吧,人類歷史上的純商業行為,在虧錢絕對數量上,蔚來排名第二。
第一名是WeWork,當年做共享辦公的龍頭企業,累計燒光了149.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70億元,最后在疫情期間,徹底崩塌。
蔚來到底為啥這么能燒錢?
答案顯而易見。
“換電站”,這種全國性的大基建項目,已經是非常燒錢的了,結果呢,蔚來又搞了一系列“虛無縹緲”的東西。
比如牛屋。
在黃金地段,租了非常大的空間,干啥呢?給客戶開會。
我“有幸”參加過一次,結果全程就是講師給用戶洗腦,然后商業尬吹,現場答題,答對了鼓掌真棒,給兩個積分,開心一下……
身邊的人,去過第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了。
再比如,燒錢造手機。
搭建手機生產鏈是非常燒錢的,羅永浩都干不動,結果李斌硬是造了出來,但手機毫無特色,除了能跟汽車稍微有一些交互以外。
用戶可以通過APP,完成車機交互,那么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多買一臺手機,用來交互?難道是褲兜太多?
再比如,一款汽車都沒賣爆,就瘋狂擴展多條產品線。這也就算了,結果還搞出兩個新品牌,樂道和螢火蟲。
最離譜的是,不把旗下車子放在一起賣,而是又在同一家商場,繼續租新門店,給樂道造勢……而且不同品牌,雇傭不同的銷售和員工,還不能一起賣,主打一個自己跟自己競爭。
如此迷之操作,我是看不懂的。
后來我分析,這可能跟李斌這個人有關系。
這人前兩段創業,一直順風順水,沒打過逆風局,也沒吃過什么虧。
恰恰是這種開門即富的人,根本學不會什么叫過日子,尤其拿到如此巨額的投資以后,簡直是放飛自我,什么都要做,什么都要搞。以為可以燒出一個車企帝國。
但事實上,無論是城市發展,還是企業運營,這么多年來,總結出一個真理就是:
“攤大餅”=死亡。
對此教員曾經還警示過, “寧斷一指,不傷九指”。
對于企業來說,要集中所有精力和資源,把一件事情一個產品做好做透,那么對于車企,那就是把一款車徹底賣爆。
為什么我對蔚來這么了解,因為我就是蔚來車主,其中家里一臺車是ET5T。
買蔚來的車,是因為這家車是沒啥問題的,顏值高,設計簡約,安全性好,交互OK,開著也舒服,我個人很在意產品力,身邊的朋友,但凡是買了蔚來的車,也沒有說不好的。
所以我經常打趣說,蔚來,是唯一一個“產品大于企業”的品牌。
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斌才能拉到一波又一波的投資。
我們來看投資者名單,騰訊、高瓴資本、紅杉資本、貝萊德集團、寧德時代、合肥國資、阿布扎比投資局。個人投資者有劉強東、李想、雷軍、張磊。
這簡直是投資界的豪華團隊,夢幻陣營。從互聯網到制造業,從國資到境外財團,個個都是戰略級的投資高手。
結果就這么載進了李斌的坑里。
其中最慘的是合肥國資,傾盡全力,把蔚來保了下來,當親兒子養著,要啥給啥,一路投資到現在。
本以為會再創一個京東方神話,政企合作的高光樣本。結果硬是被燒錢,燒到絕望。。。
今年在極具惡劣的環境下,蔚來財務捉襟見肘,多方壓力下,李斌開始反思了。主動在鏡頭認錯,表達了之前“揮霍無度”的愧疚感。
開始精簡團隊,重組資源,但事實上,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到了決賽圈,各大勢力已經開始做最后沖刺的準備了,哪還有時間容你調整。更何況,小米汽車的入局,已經提前預定了一個名額。
目前蔚來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樂道L90身上,可謂是背水一戰。
昨天看了L90的發布會,產品還不錯。
5米14的大六座,比同級車型輕了近300公斤,可能是目前輕量化水平最高的大三排SUV。
用的是百萬豪車et9的同款電機,CLTC工況605公里,百公里加速4.7s,前雙叉臂/五連桿懸架,100mm超大行程空氣懸架+智能可變阻尼減震器。
空間上,L90空間和儲物方面,有點兒優勢,但不多,不過解決多孩家庭的出行痛點,沒啥問題。
補能方面,繼續沿用蔚來換電一套,可用四代換電站,3分鐘換電或者15分鐘超快充。
外觀我覺得不是很有亮點,為了把前備箱突出,犧牲了一點顏值,內飾還不錯,依然是簡約風。
價格最后公布是整車27.99萬元起,電池租用方式購買19.39萬元起。
這個價格購買這個配置的6座大型SUV,我覺得性價比沒啥問題。
也從配置和價格可以看出,蔚來多年積累的研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更多是李斌終于認清了狀況,開始放棄高端車姿態,下場拿出了最大的誠意。
但具體還要看市場反饋。
前段時間我出差,租了一輛樂道L60,還是很好開的,但就是賣不動。
一方面是同類型汽車太多,競爭激烈,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消費者質疑。
一個銷售跟我說,任何一個消費者來,第一句話就問我,蔚來會不會倒閉,如果倒閉怎么辦……隔壁買小米汽車的人,閉著眼下單,這邊求爺爺告奶奶,企業不給力,再好的產品,銷售難度都很高。
就看蔚來這波,是否能用產品力打動人心了,如果賣不好,年底就意味著,“大限將至”,蔚來再無未來。
客觀來講,還是不希望蔚來就此倒下。畢竟對國內市場還是有貢獻的。
一方面,蔚來也算是國內第一個主打高端國產車品牌,在國外品牌效應不錯,讓老外刷新了對中國車的認知,尤其是在歐洲和中東地區。
另一方面,蔚來創造的車主服務體系和理念,對市場是顛覆性的,尤其對傳統4S店不尊重消費者的現狀,是一次偉大的勝利。蔚來創造的換電生態,也創造了多樣化競爭樣本。
最后,蔚來倒下,也會導致4萬多員工失業,在當下的就業環境,這不是一件好事,而且上下游連帶著上千家企業,都要慘遭虧損甚至倒閉,全國3500座換電站逐步衰敗。
當然市場是殘酷的,進入決賽圈后,任何一家企業倒下,都有理有據,最終一地狼藉。為了蔚來和李斌的背水一戰,我昨天買了300手周五到期蔚來call,支持一下。
小賭怡情。
說實話也挺有意思的,國產新能源最早是蔚小理。
結果到了決賽圈,華為、小米、比亞迪,反而提前預定了名額。曾經最強的蔚來,站在懸崖邊緣,理想彎道超車,成為大型SUV冠軍,小鵬拿到了門票,但結果未知。
此一時彼一時,但可以確定的事,無論誰在決賽圈活下來,那么未來進入全球汽車工業,都是碾壓級的存在。
但我還是希望車企們能抱團取暖,一起沖向海外,賺老外的錢,而不是天天在家里內卷,你死我活。因為內卷無前途,卷到極致,最后傷的還是消費者。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8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