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簡介】
在心血管疾病診療的復雜征程中,經典病例猶如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深度剖析病例,可以汲取寶貴經驗,洞察疾病發展的微妙規律,掌握疾病診療的隱匿線索,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有效的診療路徑。自2025年6月22日起,北京積水潭醫院劉巍教授團隊聯合醫脈通心血管頻道推出「積水“談”心」專欄,與大家一同開啟心血管疾病診療奧秘的探索之旅,共同發掘臨床病例的無窮價值。
第二期將與大家分享一例70歲男性心臟驟停的搶救歷程。
第一節:急診室內的“生死競賽”
又是一個忙碌的上午,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如往常一樣有條不紊的接診病患。然而,一位70歲大爺的到來,卻悄然掀起了一場“生死競賽”。
入院前1小時,患者出現胸悶、氣短,伴心前區隱痛。自服硝酸甘油后癥狀好轉,無頭暈、頭痛,無惡心、嘔吐。誰曾想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片刻寧靜。隨后患者在急診就診后進行心臟超聲檢查的過程中,突發意識喪失,伴大小便失禁,“生死競賽”瞬間開啟。
醫護人員立即給與持續心外按壓,并將患者轉至急診,患者的急診心電示波提示室顫,立即給與除顫,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輔助通氣,血壓無法測出,立即給與升壓藥物治療。
然而,患者仍反復發作室顫,醫護人員反復予以除顫、碳酸氫鈉、胺碘酮靜點,腎上腺素靜推......每一次搶救措施的輔加,都是與死神的激烈交鋒。
經過長達1h的生死較量,患者的心律終于恢復。然而,患者仍處于昏迷狀態,瞳孔對光反射也不敏感,希望之光仍然黯淡。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患者心源性猝死?接下來該如何做?
第二節:復蘇后的層層迷霧
隨后醫生為患者完善了心電圖檢查,提示V1-V6導聯ST段抬高,QRS波增寬,心室內傳導阻滯,Ⅱ和AVF導聯下壁梗死(近期內),V4-V6導聯T波低平。
圖1 急診心電圖
急診超聲心動提示,左心室前壁、前間隔、心尖部室壁運動幅度及增厚率減低,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為42%。
圖2 急診超聲心動報告
體格檢查示,體溫36.7℃,脈搏75次/分,呼吸頻率18次/分,血壓95/70mmHg(去甲腎上腺素泵入),全身皮膚黏膜發冷,雙肺聽診可聞及濕性啰音,心律不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軟。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3年(最高血壓150/90 mmHg),慢阻肺病史3個月,否認糖尿病、腦血管病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家族史:否認遺傳性家族疾病病史。
結合患者病史,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Killip IV級)、心室顫動(急性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及高血壓病。
診斷明確,但患者到底是進行保守治療還是積極治療呢?
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這一系列診斷如巨石般壓在主治大夫陳游洲醫生心頭,每一個決定都可能關乎生死。
圖3 保守治療 vs 積極治療
在無盡的糾結與權衡后,陳醫生毅然選擇了那條更為艱難的道路——積極治療,為患者爭取一線生機。
完善冠脈造影檢查顯示,回旋支較大,前降支起始部閉塞,右冠狀動脈較小,為左優勢型血管。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前降支閉塞后,患者立即發生心源性休克和室顫。
視頻1
明確罪犯血管后,醫生將第一根導絲順利送入對角支遠端,將第二根導絲順利送入前降支遠端,并進行前降支擴張。
視頻2
進行前降支擴張完后,前降支中遠端的血流慢慢恢復。于此同時,醫生在前降支起始部發現了一個更為嚴重的狹窄,遂應用2.5x15 mm的預擴張球囊對病變前置支近段進行了一個擴張;并最終置入一個3.5*13 mm的支架。
視頻3
視頻4
視頻5
視頻6
視頻7
視頻8
置入支架后的療效較為理想,前降支血流恢復。然而,由于支架位于前降支起始部,且稍微前移至左主干,故再次運用3.5 mm和4.0mm的后擴張球囊分別進行了擴張。
視頻9
視頻10
在殷切的期待著,介入治療成功。
第三節:介入術后的三關生死劫
然而,手術成功只是開始,術后肺部感染、心衰、神經系統損傷等重重難關,仍然等待著醫護人員的挑戰。
第一關:肺部感染關
術后(11月7日)胸片顯示,患者合并嚴重肺水腫,肺部感染嚴重。進行強效抗生素鹽酸萬古霉素(1g Q12h,11月7日-15日)和美羅培南(1g Q12h,11月7日-9日)持續泵入;用藥兩天后療效欠佳,遂將美羅培南換為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1g Q8h,11月9日-11日)進行治療。用藥后,患者的肺部感染和水腫狀態明顯好轉。
圖4 患者胸片(11月7日-9日)
然而,術后第3天患者發熱,體溫最高接近39℃。復查胸片提示,之前好轉的肺部感染再次加重。
圖5 患者的體溫變化
圖6 11月10日胸片
由于針對球菌和桿菌的抗生素已經應用到最強,此時考慮同時合并真菌感染。11月11日,經過氣管插管,吸痰之后,完善痰涂片檢查發現合并真菌感染,故加用氟康唑氯化鈉(200mg qd,11月11日-18日)進行治療,隨后患者的肺部狀態慢慢改善。
圖7 11月13日-14日胸片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治療后,患者未再出現體溫升高狀況,中性粒細胞計數和C-反應蛋白(CRP)也呈下降趨勢,提示炎癥得到很好控制。
第二關:心衰關
考慮到患者的心功能衰竭,遂為患者處方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和左西孟旦(聯合泵入)進行治療。
鑒于患者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氣管插管,進食較差,全身抵抗力也比較差,且合并凝血功能異常,故為患者輸注血漿,在保證血漿滲透壓的前提下,糾正患者的凝血異常,同時進行利尿治療(呋塞米40mg qd 持續泵入治療)。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出入量平衡。NT-ProBNP水平也趨于平穩,提示心功能明顯改善。
圖8 NT-ProBNP變化
第三關:神經系統損傷
前兩關順利已通過,但醫生懸著的心仍未放下:介入治療后患者能否蘇醒并恢復神志才是醫生最為擔心的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心梗后第5天(11月12日),停用鎮靜藥后,患者雖仍呈嗜睡狀態,但呼之有反應。經神經內科專家會診后,為患者處方醒腦靜注射液(20ml 靜脈滴注 Qd)。心梗后第6天(11月13日),患者呼之可應答,可睜眼,瞳孔對光反射正常,成功蘇醒,并拔出氣管插管。
復查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心室前壁、前間隔、心尖部室壁運動幅度及增厚率減低,LVEF 60%,患者的心功能顯著改善。
圖9 超聲心動圖
結語:生命向陽而生
14天后(11月21日),患者順利出院,這場與死神的博弈終于落下帷幕。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資料顯示,心源性猝死的搶救成功率在美國僅為8%,在歐洲約為5%。心搏驟停后的4分鐘被稱為“黃金4分鐘”,從猝死到首次電擊時間<4 min時,患者生存率高達90%,每延誤1分鐘,成功率下降10%。當面對突然倒地意識喪失的患者時,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心肺復蘇并應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進行除顫,進行及時正確地急救,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面對命懸一線的患者,當我們在生死競速中按下搶救按鈕時,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等待破譯的是生命的密碼,還是死神的陷阱。面對可能左右皆錯的治療抉擇,多學科團隊(包括急診團隊、介入團隊、CCU醫護團隊)與死神競速,在最快的時間內為患者開通罪犯血管,為后續成功救治做好了鋪墊;又突破一重重關卡將患者在死神手中奪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生命無常,人生無常。愿醫者的仁心與技藝化作驅散陰霾的光,在無常中錨定生的坐標,于病樹之側栽種新綠。愿醫者以柳葉刀為犁、以護患情為露,在生命的幽谷中開墾出永不凋零的綠洲,讓每一個被病痛裹挾的明天,都能聽見春木抽芽的輕響。
專家簡介
劉巍 教授
?北京積水潭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工作15年,先后在新加坡國立大學Tan Tock Seng醫院,日本東邦大學大森醫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美國休斯頓德州醫學中心Methodist醫院Debacky心血管中心及德州大學醫學部接受心內科及心血管介入培訓
?擅長冠心病診治,結構性心臟介入治療。在國內首先開展準分子激光治療復雜冠心病
?目前擔任歐洲心臟病學會委員,美國心臟病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冠心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心血管分會理事,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結構學組委員等,北京生理學會理事
專家簡介
陳游洲 教授
?心血管內科學博士,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阜外醫院,長期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
?臨床中從事心臟危重癥及冠心病冠脈介入治療,包括FFR、IVUS、OCT指導下的復雜冠脈病變如分叉病變、左主干病變、鈣化病變、慢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目前已累計完成各種復雜冠脈介入手術五千余例,基礎研究中從事動脈粥樣硬化、血脂調控及肥厚型心肌病發病機制的探討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基金一項,院內“學科新星”課題一項,參與多項國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發展專項基金課題,發表十余篇SCI論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30分,擔任北京圍術期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