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對“五統一、一開放”涉及的重要經濟學概念,本欄目將陸續進行解讀。
本期要講的是市場基礎設施。
市場基礎設施通常指交易場所、信息網絡等提供基礎性條件的設施設備。《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強調要“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
流通是經濟循環的“血脈”?,F代流通網絡,是指在新發展格局下,通過整合商貿、交通、物流、信息、資金等要素,在更大范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系起來,構建的高效暢通的現代化、市場化的要素流通體系,涵蓋了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國家綜合交通樞紐、電信能源基礎設施等重要網絡。
建設現代流通網絡,是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只有加快構建支撐商品和資源要素順暢流通的現代流通網絡,才能發揮其在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各地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過程中,不斷豐富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等網絡的“毛細血管”,讓人流、車流、貨物流更加便捷高效。
以荔枝運輸為例,“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道”曾是千年前的物流標桿。如今,荔枝自廣東茂名的枝頭抵達新疆烏魯木齊的餐桌,全程僅需33小時。今年6月,渝廈高鐵的重慶東至黔江段開通,全長1600公里的渝廈通道向橫貫又進了一步,真正做到了晨食重慶面,午品長沙粉。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下降到2023年的14.4%,即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降至14.4元。2024年11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發布,提出到2027年,力爭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3.5%左右。
市場信息交互渠道是依托數字化技術整合的線上線下多形態通道,可以實現不同市場主體在商品流通、交易協同等過程中商品、資金等信息的雙向傳遞,以提升市場透明度、資源配置效率與協同響應能力。
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是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的重要舉措,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抓手:統一產權交易信息發布機制;優化重要信息發布渠道;優化市場主體信息公示;推進同類型及同目的信息認證平臺統一接口建設,等等。
以統一產權交易信息發布機制為例,今年初,重慶市林業局印發了《重慶市集體林權流轉管理辦法》,提出“規范開展集體林權流轉的信息發布、政策咨詢、公平交易、聯動金融等綜合服務”。統一產權交易信息發布機制,有助于推動各領域市場公共信息互通共享,促進市場信息流動和高效使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交易平臺是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行政管理部門等進行商品、服務、金融資產等交易活動提供場所、設施、信用保障等交易服務的在線市場。
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是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的意見》,提出根據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展,按照“成熟一個、納入一個”原則,將碳排放權、用水權、排污權等交易有序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推動交易數據匯聚共享。截至2024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6.3億噸、成交額430.3億元,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價格穩中有升。截至2024年12月,國家水權交易平臺累計成交單數突破2萬單、水量突破51億立方米。
要促進市場高效運行,就要加快推動商品市場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推進以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市場交易平臺,有效促進數據資源全面匯集,可以為經濟形式和宏觀政策的研究提供參考,為市場交易主體市場化決策提供智能化研判。
統一市場基礎設施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的內在需要。下一步,要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提高市場運行效率。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讓經營主體公平競爭,實現物盡其流、人盡其才、資盡其用、數據共享,才能使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麻辣財評:以“硬聯通+軟銜接”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奠定基礎
高標準的市場基礎設施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支撐。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是打破地理阻礙、加快要素流動的基礎前提,也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應有之義。
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直接影響著市場運行效率。當前,我國市場基礎設施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市場監管規則不統一等問題。唯有科學布局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統一建設,才能有效推動區域均衡發展。而面對自然災害頻發和突發事件增多的趨勢,則必須將“韌性”融入未來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組成高標準市場網絡體系。同時,應以人工智能、5G、北斗導航等技術、新機遇推動市場基礎設施智慧化升級,讓創新和開放就成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引擎。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需“硬”與“軟”共同破障。以基礎設施“硬聯通”打通區域阻隔,以規則標準“軟銜接”破除制度壁壘,通過二者協同共振暢通要素自由有序流動,推動要素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統一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落到實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作用。(孫文婕)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