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明白戴旭為啥這么說,先得看看中日歷史上打過哪些仗。咱不是搞學術的,就簡單梳理幾場關鍵的,瞧瞧中國有沒有單獨干翻過日本。
白江口之戰(663年):這算是中日第一次大規模硬碰硬。當時是唐朝和新羅(朝鮮半島的一個國家)聯手,對上了日本和百濟的聯軍。戰場在白江口,就是現在的韓國錦江入海口。唐軍和新羅聯軍打得漂亮,以少勝多,干沉了日本400多艘船,日本灰溜溜撤了。但這仗不是中國單干的,得靠新羅配合,所以不算單獨贏。
元日戰爭(1274年和1281年):元朝的時候,忽必烈兩次想收拾日本。第一次1274年,出兵2萬多,帶著朝鮮的船隊殺過去,結果碰上臺風,船翻了不少,沒打成。第二次1281年,兵力更猛,10萬多人,又是臺風“神風”來攪局,元軍連日本本土都沒摸到就折了。這兩次,元朝雖然牛氣,但天災幫忙,日本沒被打服,嚴格說不算徹底勝利。
明朝援朝戰爭(1592-1598年):日本的豐臣秀吉野心不小,想借道朝鮮打明朝。1592年,他派兵侵朝鮮,明朝一看不行,趕緊派兵幫朝鮮。打了六年,日本扛不住撤了。這場仗明朝和朝鮮聯手守住了,但也沒殺到日本本土去,屬于間接對抗,離“徹底戰勝”還差得遠。
甲午戰爭(1894-1895年):這回是近代化的較量,清朝對上日本,結果慘不忍睹。清軍海陸兩線都崩了,最后簽了《馬關條約》,割了臺灣、澎湖,還賠了2億多兩銀子。日本靠這場仗崛起,清朝徹底蔫了。這次是實打實的輸,沒啥好說的。
抗日戰爭(1937-1945年):這場仗最慘烈,中國人死傷3500多萬。日本侵華氣焰囂張,中國軍民拼了命抵抗。到1945年,日本投降,咱贏了,但得說清楚,這勝利不是中國單挑贏的。蘇聯出兵東北,美國扔原子彈,盟軍在太平洋圍堵,日本才認慫。咱出力最多,但不是單獨干翻的。
翻了一圈歷史賬本,發現戴旭說得還真有點根據。中國跟日本打仗,要么是跟盟友一起干,要么沒打到日本本土,要么干脆輸了。單獨徹底把日本摁地上摩擦的事兒,還真沒發生過。這就是戴旭觀點的底氣。
戴旭拋出這話,不是隨便瞎說的,他有他的邏輯。咱來拆解拆解,看看他到底想表達啥。
戴旭覺得,中國沒單獨徹底贏過日本,留下個隱患。日本軍國主義那股子勁兒沒被徹底打服,歷史上幾次交鋒,日本要么靠天災躲過,要么靠盟友撐腰,總沒吃到中國單挑的苦頭。這讓他覺得,日本心里可能還有點優越感,甚至還有翻盤的念想。
這些年,日本軍事上動作不少。2022年,日本搞了“出云”號航母改造,導彈技術也在升級,背后還有美國撐腰。戴旭可能覺得,日本這是在憋大招,對中國威脅越來越大。他這話有點敲警鐘的意思,提醒大家別掉以輕心。
釣魚島的事兒就不說了,隔三差五兩邊船在那兒對峙。日本政客還老跑去參拜靖國神社,教科書里也老美化侵略歷史。這在戴旭眼里,都是挑釁,忍不了。他覺得光靠外交抗議沒啥用,得有點硬手段。
他主張中國得加把勁兒,海軍、導彈得搞上去,用實力震住日本。甚至必要時,來一場硬仗,把日本徹底打服,斷了后患。這觀點聽著挺狠,但也能看出他對國家安全的焦慮。
這話一出,支持的、反對的都有。支持的人覺得他敢說真話,提醒大家別忘了歷史教訓。反對的覺得他太極端了,現在是和平年代,動不動喊打喊殺,不合適,還可能把中日關系搞得更僵。
歷史是歷史,現在是現在。中日關系這幾年挺復雜的,既有合作,也有摩擦。咱看看現狀咋回事兒。
中日是鄰居,經濟上綁得挺緊。2023年,兩國貿易額到3000億美元,中國出口電子產品、服裝,日本賣汽車、機械,互助互利。疫情后,日本企業還加大在中國投資,誰也不想把這買賣砸了。
釣魚島這根刺一直拔不掉。2024年9月,中國軍機在東海上靠日本自衛隊飛機太近,日本抗議,中國說那是例行巡航。兩邊在這塊兒都不退讓,擦槍走火的風險不算小。
日本有些政客老去靖國神社晃悠,教科書里還淡化侵略歷史。中國這邊一看到這些就炸鍋,民間反日情緒也容易被點燃。這事兒不解決,關系難緩和。
戴旭說“未來一戰”,聽著嚇人,但中日關系到底咋發展,還得看現實。咱預測幾條路。
中日在軍事、經濟上還會較勁,釣魚島、南海這些地方可能小摩擦不斷。但兩國都不傻,大規模開戰可能性低。外交上多掰扯掰扯,管控風險。
經濟上,中日還能再挖挖潛力。比如新能源、老齡化問題,兩國都有需求,可以聯手搞。文化上,年輕人追日劇、動漫,中國文化也在日本有市場,這都是緩和關系的點。
美國是日本的靠山,中日關系繞不開它。如果美國老拱火,中日可能更僵;如果美國想穩住東亞局勢,可能拉著雙方談談,降降溫。
他這話雖然狠,但也點出了中國人的復雜情緒——對歷史的不甘,對現實的警惕。未來咋走,不光看實力,還看智慧。和平是最好的路,但實力得兜底。
戴旭的觀點有他的道理,歷史確實沒給中國單獨贏日本的機會,現在日本有些動向也確實讓人不爽。但咱得冷靜想想,21世紀了,打仗不是鬧著玩的。經濟全球化這張網把大家都綁一塊兒了,真打起來,誰都討不了好。
個人覺得,他的警鐘敲得有必要,提醒咱別太天真,實力得硬。但“未來一戰”這說法,太絕對了。和平發展是主流,靠對話解決問題,比拼拳頭靠譜。中日這對鄰居,吵歸吵,別真翻臉。
戴旭這話,像塊石頭扔水里,漣漪不小。歷史恩怨擺那兒,現實矛盾也躲不開。咱們得看明白點,別被情緒牽著走。和平不容易,實力得跟上。中日未來咋相處?靠理性,靠克制,也靠咱們自己的底氣。你咋看這話?歡迎聊聊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