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獨立日當天正式簽署了“大而美”法案,這事兒在美國內外掀起了軒然大波。這法案聽著挺高大上,但具體內容和帶來的影響卻讓很多人直搖頭,尤其是中國這邊,反應特別熱鬧,嘲諷聲一片。
“大而美”法案是個稅收和支出的“大雜燴”,核心目標聽起來是刺激經濟,但細看條款,爭議可不少。特朗普推動這法案從2025年7月3日眾議院通過,到7月4日簽字生效,速度快得讓人咋舌。咱先一條條拆開,看看它到底干了啥。
法案最顯眼的一招是對富人減稅。企業所得稅從21%直接砍到15%,這對大公司和有錢人來說可是實打實的好處。但個人所得稅只小降了2.6個百分點,普通人能省的那點錢跟富人比起來,簡直九牛一毛。結果就是,富人腰包更鼓,貧富差距拉得更大。
與此同時,法案對社會福利動了大刀。醫療補助項目被大幅調整,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醫保開支被收緊。根據美國醫療組織的數據,原來7100萬低收入美國人靠醫療補助才能看病,費用低到幾乎忽略不計。可現在,至少1200萬人可能直接失去醫保??床≠F本來就是美國老大難,這下更雪上加霜,吃不起藥、看不起病的底層民眾只會越來越多。
還有個“營養援助計劃”,本來是給殘疾退伍軍人、老年人這些弱勢群體的救命糧,結果也被法案一刀砍掉。沒有食品援助,這些人吃飯都成問題。醫保沒了,飯也吃不上,這日子咋過?
法案對電動汽車行業下手也不輕。以前買電動車有稅收優惠,現在全取消了。拜登時期撥出去建充電樁的專項資金也被凍結,連加州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計劃都被強行叫停,州政府還被禁止自己搞類似規定。這擺明了是把清潔能源往后推好幾年。
這招直接影響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中國在這塊本來就跑得快,電動車、電池技術都領先一大截。美國這么一退,等于把市場和技術的主動權拱手讓人。以后電動車市場要是被中國占了大頭,美國可就只能干瞪眼了。
減稅聽起來能刺激經濟,但具體到這法案,短期可能有點效果,長期卻埋了不少雷。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這法案未來十年會讓美國國債多出3.4萬億美元。財政赤字本來就高得嚇人,再這么加碼,美國經濟扛不扛得住真不好說。國際信譽也可能受影響,畢竟誰都怕借錢給一個債臺高筑的家伙。
“大而美”法案表面上是大手筆,實際上好處偏向富人,底層民眾日子更難過,新能源發展被卡脖子,財政壓力還直線上升。這內容一出,難怪爭議不斷。
“大而美”法案一落地,反應那是相當熱鬧。美國國內罵聲一片,國際上也沒少看笑話,尤其是中國,評論起來毫不留情。咱看看各方都說了啥。
美國這邊,法案剛通過就炸了鍋。前總統拜登直接開炮,說這法案“魯莽且殘酷”,根本不“大而美”,倒像是“大而丑”。他這話代表了不少民主黨人的看法,覺得這政策完全不顧底層民眾死活。
媒體反應更激烈?!都~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寫文章吐槽:“你聽到從東方傳來的巨響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正在嘲笑我們的聲音?!彼X得這法案讓美國自己斷了胳膊腿兒,國際競爭力下降,連中國都看不下去了。抗議活動也沒停過,尤其是醫療和食品援助被砍的群體,街頭聲音越來越大。
歐洲那邊對美國退出氣候行動挺失望。畢竟大家都在推清潔能源,美國這一退步,全球氣候合作少了個大玩家。歐洲領導人們雖然沒明著罵,但語氣里滿是遺憾。
中國這邊就沒那么客氣了。官方媒體報道這法案時,語氣里帶著點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味道,說這是美國“自廢武功”。有家報紙還調侃,干脆把7月4日定為“美國電力依賴日”,意思是美國以后得靠中國的電動車和清潔能源技術過日子。中國評論員還把法案通過的過程叫“政治馬戲”,說美國民主制度壓根兒沒體現民意,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這種嘲諷背后,其實是中國覺得自己抓住了機會。畢竟美國在新能源上退一步,中國就能多搶一塊市場。14億中國人笑話美國?這標題夸張了點,但中國輿論確實逮著這事兒樂了好一陣。
國內外的激烈反應,歸根結底是因為這法案戳中了痛點。美國內部是社會不公的老問題又被放大,國際上是美國影響力下滑的擔憂。中國這邊則是抓住了美國政策失誤,趁機宣傳自己的優勢??傊?,這法案沒讓美國“美”起來,反而成了個靶子。
“大而美”法案不是簽完就完事兒,它的影響會持續發酵,涉及經濟、社會、國際地位,甚至國家安全。咱一條條分析,看看未來可能會咋樣。
減稅主要惠及富人,底層民眾卻失去醫保和食品援助,這貧富差距拉得更大是肯定的。社會不公本來就是美國的老毛病,現在再這么一搞,底層不滿肯定會漲??棺h活動可能越來越多,甚至演變成更大規模的動蕩。畢竟,誰日子過不下去了還不吭聲???
放棄電動車和清潔能源,美國在這塊的技術和市場份額肯定受挫。中國本來就占優勢,現在更是沒啥阻礙了。電池、電動車、充電設施這些領域,中國可能徹底甩開美國。長遠看,美國不僅經濟上吃虧,連軍工技術都可能受影響,畢竟新能源跟軍事裝備也脫不開關系。
未來十年國債增加3.4萬億,這數字聽著就嚇人。財政赤字高企,政府還得還債付利息,經濟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如果哪天市場對美國國債失去信心,美元地位都可能動搖。國際信譽下降,借錢成本上升,這惡性循環一旦開始,可不好收場。
法案的保護主義味道很濃,對氣候行動的退出也讓美國在國際上少了不少話語權。全球貿易本來就摩擦不斷,這法案再給添點亂,貿易戰、經濟制裁啥的估計少不了。尤其跟中國關系,本來就緊張,這下更得針鋒相對。
新能源落后、財政吃緊,這些問題堆一塊兒,對國家安全也不是啥好消息。中國在技術上領先,經濟上抗壓能力更強,美國的優勢還能保多久?再加上社會動蕩,內憂外患一起來的話,美國政府真得好好想想咋應對了。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聽著挺唬人,但實際內容和影響卻讓人捏把汗。給富人減稅、砍底層福利、放棄新能源,這政策偏得有點離譜。美國國內罵聲不斷,國際上尤其是中國這邊嘲諷不停,未來隱患還一大堆。法案是簽了,可這“美”字咋看咋別扭,反倒像是給自己挖了個坑。
這事兒還沒完,后續咋發展還得看美國政府咋應對。底層民眾的日子不好過,國際競爭又落后一步,財政還捉襟見肘,特朗普這“大而美”的牌打得是不是有點太冒險了?咱普通人看著,也就圖一樂,但這樂子里多少有點苦味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