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九年,累計虧損突破1000億元。
近日,蔚來創始人李斌在合肥工廠直播時的一番話,將自己送上了熱搜。
“蔚來財報里把研發投入計成當期費用,錢都虧在明處,資產負債表非常干凈。”
盡管李斌坦誠回應,可評論區迅速被“第二個賈躍亭”的質疑淹沒,甚至有網友嘲諷:“必須盯緊他,別跑了”。
網友們的質疑并非無理取鬧。自成立以來,蔚來累計虧損突破1000億大關。即使到了今年一季度,營收雖然突破120億元,同比增長超21%,可是凈虧損卻達67.5億元,同比擴大30.2%。
千億窟窿背后,錢到底花在哪了?
1.千億“學費”
蔚來的千億虧損,堪稱中國造車史上最昂貴的“學費”。
李斌解釋稱,600億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處理是虧損主因,“如果只是將其中的100-200億元研發費用資本化,財報看起來會好看得多。”
汽車行業中,部分車企會將符合條件的研發投入資本化,通過分多年進行攤銷,而蔚來選擇將研發投入全額費用化,直接導致利潤表中虧損數據被放大。
這種會計處理方式的選擇,雖然體現了蔚來的坦誠,卻也帶來了資本市場直接的焦慮。
蔚來千億虧損的背后,是三頭“吞金獸”的持續消耗。
首當其沖是研發投入。
“蔚小理”三家車企公布的2024年財報中可看到,蔚來2024年全年研發費用為130.37億元,占全年營收近20%,高于理想汽車的111億元和小鵬汽車的64.6億元,在三家中處于領先位置。
與多數新勢力車企“代工+拼裝”思路不同,蔚來選擇了一條成本極高但掌控力極強的“全棧自研”路徑。創業至今累計研發投入600億元,覆蓋12個智能電動汽車全棧技術領域。從換電系統到三電架構,從智能座艙到自動駕駛,幾乎把每一個技術節點都握在自己手里。
換電網絡建設是第二大資金黑洞。
根據36氪報道,截至2024年12月30日,蔚來已在全國建成2931座換電站,其中932座高速換電站覆蓋全國高速公路“九縱九橫”網絡。
這些換電站建設成本高昂,單站成本超百萬元,李斌將這一戰略性投入稱為“必要學費”。
銷售與服務網絡是第三大支出項。
從一線城市旗艦體驗中心到二三線城市直營銷售點,從超充站到售后服務體系,蔚來在銷售端的布局毫不吝嗇。2024年第四季度,銷售及行政費用飆升至48.78億元,同比增長22.8%。
2.財務壓力
高投入背后是蔚來對技術縱深的執著。李斌在直播中強調,“蔚來一直以來的底色是技術創新。”
這種“技術原教旨主義”,讓蔚來在研發投入上不遺余力。
蔚來的有效專利和專利申請超過9200件,自研芯片、操作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的技術深度,確實配得上“中國特斯拉”的稱號。但資本市場對技術情懷的耐心畢竟有限,成立九年的企業,不能永遠靠融資輸血。
客觀來看,蔚來的財務壓力確實已經不容小覷。
截至2024年底,蔚來流動比率已小于1,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債務高達577.98億元,而同期可用資金僅419億元,短期債務缺口約159億元。
蔚來2025年一季報顯示,其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達到92.55%,遠超行業70%的警戒線;現金儲備銳減至260億,較2024年同期的453億元大幅縮水。
這些數字讓外界質疑,這家豪賭智能電動車未來的公司是否站在了危險的邊緣。
面對千億虧損的現實,李斌選擇了破釜沉舟。
在多個場合,他堅定表達了“今年四季度實現盈利”的目標,并將個人聲譽與公司命運綁定:“如果公司不盈利,不能持續健康經營,那我作為CEO是不稱職的。”
3.盈利改革
為實現盈利目標,蔚來啟動了全方位的改革。
首先,對外多品牌戰略全面出擊。
蔚來主品牌堅守30萬元以上高端市場;樂道品牌切入20-30萬元主流區間;螢火蟲品牌瞄準入門市場。2025年三大品牌計劃推出9款新車。
多品牌戰略被視為銷量突破的核心路徑。2025年6月,蔚來交付新車24925臺,第二季度環比大增71.2%。其中樂道品牌貢獻6400臺,螢火蟲品牌交付3932臺。
7月10日,樂道第二款車型L90全面到店并開啟預售,起售價低于30萬元。李斌預計,2025年銷量將翻番至44萬輛,其中樂道與螢火蟲品牌被寄予厚望。
其次,對內成本大刀砍向每個環節。
蔚來在內部推行CBU管理模式,力求成為“超級會算賬的公司”。目標是四季度毛利率提到17%-18%,銷售管理費用壓到10%,研發費用率降到6%-7%。
就連換電網絡也開始改走輕資產路線。一方面,蔚來啟動“加電合伙人計劃”,向全社會開放充換電站合作,積聚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共享收益,提速充換電網絡布局,以實現“換電縣縣通”計劃。
另一方面,今年3月17日,蔚來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寧德時代推進對蔚來能源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雙方將構建覆蓋全系乘用車的換電網絡。這使得蔚來在換電站建設上無需再獨立承擔,可借助寧德時代等合作伙伴的資源與支持。
4.結 語
汽車具有耐用消費品的屬性,消費者的購車置換周期通常保持在5-8年,這也就注定無法復制手機快消模式。
如果價格戰是行業的寒冬,技術儲備就是御寒的棉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的深水區,中國需要的不僅是銷量冠軍,更是能穿越周期的技術沉淀。
蔚來的千億虧損,記錄了中國車企沖擊高端的雄心與代價。李斌坦言創業以來做錯不少事,若能重來,有些決策“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這是一次遲來的復盤,也是一位創始人在千億虧損面前難得的清醒。
技術,是信仰;但虧損,也是現實。
蔚來的命運齒輪已經開始轉動,如果到了第四季度盈利承諾兌現,將有力證明中國高端智電車模式的成功;如果一旦再度落空,則可能引發資金鏈危機的死亡螺旋。
留給李斌和蔚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