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C工作室】
當前,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炎熱的夏季。高溫天氣如何防暑降溫?如何防控蚊媒傳染?。?月11日,國家疾控局邀請專家介紹有關情況。
近期,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連續發布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分級健康提示。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介紹,人們可以通過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圖上的顏色來識別高溫健康風險等級,當預警圖上出現黃色、橙色和紅色時則分別代表較高風險、高風險和極高風險,需要警惕并做好健康防護。當處于黃色預警時,一般人群需要保持室內涼爽,減少戶外劇烈活動;當處于橙色預警時,脆弱人群要避免外出,如果確需外出應有人陪同;當處于紅色預警時,戶外工作人員要合理安排戶外作業時間,以及使用防暑降溫用品,出現不適癥狀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悶熱天氣,在戶外活動時容易出現頭暈、眼花、頭痛、惡心等癥狀,這就是中暑的癥狀。如果體溫上升超過40℃,出現意識模糊、抽搐或者嗜睡、昏迷等癥狀,就可能是熱射病?!迸肆娬f,兒童、孕婦、老年人、慢病患者,以及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和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是高溫中暑的高風險人群,需要給予重點關注。
如何防止中暑?潘力軍建議,盡量避免在一天中氣溫最高的12點到14點進行戶外活動。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盡量清淡,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有利于提高身體抵御高溫的能力。如果必須在高溫天氣出門,出門前采取防曬、降溫措施,比如撐傘戴帽、不打赤膊、不穿不利于散熱的衣物。戶外活動時,少量多次喝淡鹽水或運動飲料,以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出現中暑癥狀,可以到陰涼通風的地方,用冰袋、濕毛巾重點敷頸部、腋下和大腿根降溫,同時小口多次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比如淡鹽水。如果出現熱射病,身邊陪同人員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夏季高溫潮濕,是蚊子的活躍季節。廣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李艷說,傳播傳染病的蚊子主要是會吸食人類血液且體內能夠攜帶病原體的蚊子,主要有伊蚊(也叫花斑蚊)、庫蚊和按蚊。這3類蚊子能傳播80多種疾病,比如伊蚊傳播登革熱、庫蚊傳播乙腦、按蚊傳播瘧疾。
夏季做好滅蚊是防控蚊媒傳染病的關鍵。李艷說,家庭滅蚊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清理積水、清除雜物,要注意定期清理花盆底盤、水桶、廢棄輪胎、瓶罐等積水容器;家中儲水容器要加蓋密封,確保陽臺或庭院排水系統通暢;家養水生植物建議至少每周換水刷洗一次,大型水池可放養食蚊魚類;及時清理樓道雜物、屋頂落葉垃圾堆放點等,尤其注意地下室、車庫等陰暗潮濕區域。住宅可安裝紗門、紗窗,睡眠時使用蚊帳,可使用電蚊拍、電蚊香、滅蚊噴霧罐等消滅蚊子;前往公園、叢林區域時,穿淺色長袖衣褲,涂抹避蚊胺等驅蚊劑產品,如果是嬰幼兒請慎重使用。
國家疾控局監測顯示,隨著夏季蚊蟲進入活躍期,部分南方省份發生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本土疫情的風險逐步上升。李艷分析,登革熱由登革病毒感染導致,是經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東南亞、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全年流行。我國常年有登革熱輸入病例報告,每年夏秋季在部分南方省份會發生本地傳播登革熱疫情。
“感染登革病毒后,患者癥狀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全身肌肉、骨骼及關節痛,皮疹,白細胞減少等。”李艷說,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無癥狀或者輕癥,少數發展為重癥登革熱,表現為嚴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臟器損傷,甚至出現死亡。老人、孕婦以及慢病基礎病患者感染登革病毒后,容易發展為重癥。伊蚊分布地區的居民出現登革熱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發病前如有境外旅居史的,主動告知接診醫生。一旦確診為登革熱,盡量住院治療,病房應有紗窗蚊帳,防止蚊蟲叮咬傳播。如果居家治療,也須同樣做好防蚊措施。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工作室 申少鐵)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C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