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華南和東南沿海單、雙季稻大面積單產提升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 是由華南農業大學章家恩教授牽頭,聯合全國18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同實施,旨在通過技術模式創新與集成示范,推動華南和東南地區水稻產業提質增效。肇慶市農林科學院作為18家單位之一,負責實施再生稻稻田綜合種養關鍵技術模式集成與示范任務的實施與示范推廣。
為進一步推動再生稻稻田綜合種養關鍵技術模式的研究與示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鏈協同,助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實施。7月4日,該任務負責人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向慧敏帶領研究生及本科生一行共9人,前往肇慶市農林科學院沙浦基地進行現場調研、技術指導,并進行了土壤樣品的取樣。肇慶市農林科學院糧油研究所所長黃益強,工作人員賈興娜和郭海洋參加。
在基地現場,向慧敏副教授及同行人員首先就現場的再生稻頭季稻生長狀況進行了調查,當前水稻整體生長狀況良好,且鴨子已成熟可出欄售賣。為不影響頭季水稻產量以及再生季的施肥,同時考慮到鴨子和泥鰍的成熟,向慧敏副教授就種養田塊的泥鰍收獲和鴨子出欄給出具體指導。
為進一步提升再生稻稻田綜合種養的經濟收益,向慧敏副教授還建議在再生稻第二季進行第二批鴨子和泥鰍的放養,這為有效增加農民收益、助力鄉村振興提出了新的思路。此外,她就后期再生稻的留茬高度、施肥量以及再生季水稻的生物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的方案和技術指導。與此同時,該課題組研究生在現場對再生稻稻田綜合種養田塊的土壤樣品進行了取樣,為后期分析再生稻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微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功能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依據。
此次科技助農調研行動,為肇慶地區稻田綜合種養、產學研一體化、及鄉村振興提供了切實的技術指導和發展建議。未來,華南農業大學將繼續依托該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持續創新和輸出再生稻綜合種養關鍵技術,以科技服務模式創新助推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為肇慶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和綠色農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智慧與持續動能。
來源:廣東廣播電視臺肇慶記者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