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智庫論壇懟得立陶宛學者接不住話。對方掰扯歐洲的價值觀和所謂的“新聞自由”,試圖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對中國的國際立場和一些政策進行無端質疑和指責。
立陶宛學者大談歐洲價值觀的優越性,仿佛歐洲的一切理念都是普世且不容置疑的。他們認為歐洲的價值體系是全球的標桿,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應該向其靠攏。然而,高志凱教授并沒有被這種看似高大上的論調所唬住,他敏銳地指出,歐洲的價值觀在很多時候不過是美國推行其全球戰略的工具,立陶宛作為歐洲的一員,在很多國際事務中其實是在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并沒有真正的獨立自主性。這就導致所謂的歐洲價值觀,在立陶宛這樣的國家身上,更多地呈現出一種“附庸”的姿態,而非真正基于自身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所形成的獨特價值體系。
當立陶宛學者強調“新聞自由是普世價值”時,高志凱教授更是一針見血地回擊。他指出,自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也不是可以隨意濫用的借口。在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自由都應該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內行使。就像在德國,否認大屠殺是違法的,這是對歷史事實和人類良知的尊重。同樣,破壞“一個中國”原則,也是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中國核心利益的嚴重踐踏,這絕不是所謂的“新聞自由”。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行徑,就是對“新聞自由”的歪曲和濫用,是別有用心的政治操弄。
而當對方提及“擔憂中國支持俄羅斯”時,高志凱教授更是毫不客氣地戳穿了他們的真實意圖。他指出,立陶宛的這種擔憂,本質上是其自身霸權思維的體現。立陶宛妄圖跟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腳步,在國際事務中維持一種霸權秩序,而中國秉持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致力于與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對俄羅斯的正常交往和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是為了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而不是立陶宛所歪曲的那樣,是為了挑戰所謂的“歐洲秩序”。立陶宛學者的這些言論,不過是其自身戰略迷茫和對中國發展的恐懼與焦慮的表現。
高志凱教授在智庫論壇上的精彩回擊,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學術辯論,更是一次維護國家利益和國際正義的有力行動。他用清晰的邏輯、犀利的言辭,讓立陶宛學者的荒謬言論無所遁形,也讓國際社會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一些西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所秉持的雙重標準和霸權思維。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學者在國際舞臺上的風采和擔當,為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中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和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