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輪船再出手,擬18億元收購安通控股股份:重組轉身為控股整合,集運版圖悄然重塑
7月11日晚間,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招商輪船”,601872.SH)發布重磅公告,披露其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外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簡稱“中外運集運”)將以不超過18億元人民幣的總金額,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多種方式,收購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通控股”,600179.SH)的部分股份。交易完成后,中外運集運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合計持有安通控股13.80%的股份,將躍升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一交易釋放出強烈信號:曾被終止的重組計劃雖已畫上句號,但招商輪船并未放棄重構旗下集運板塊的布局,反而在新的路徑上悄然推進“以控促整”的戰略重組。
一波三折:從重組上市到股權收購
回顧歷史,招商輪船與安通控股之間的整合早有伏筆。
招商輪船是招商局集團旗下能源運輸板塊的旗艦企業,業務涵蓋油輪、LNG船和散貨運輸等領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遠洋運輸企業之一。近年來,公司積極響應全球綠色航運發展趨勢,通過船隊更新、數字化轉型和海外布局等舉措,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2024年5月,招商輪船曾正式披露計劃將其旗下中外運集運(持股100%)和廣州招商滾裝運輸有限公司(簡稱“招商滾裝”,持股70%)注入安通控股,實現“借殼上市”。這一計劃原意在于打造一個涵蓋外貿集運、內貿物流和汽車滾裝運輸的綜合性航運平臺,打通內外貿運輸體系。(相關報道:)
該分拆計劃在推進過程中獲得一定進展:雙方簽署框架協議、通過董事會審議,甚至完成了國資委備案和反壟斷審批等重要節點。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交易核心條款難以協調,重組陷入僵局。最終,招商輪船于2025年5月27日正式公告終止該項重大資產重組。(相關報道:)
盡管分拆上市計劃夭折,但招商輪船并未放棄與安通控股的協同目標。時隔不到兩個月,公司便通過旗下中外運集運發起新一輪收購行動,意在通過股權路徑重建整合基礎。
最新交易方案:合計7.89%股份收購,追加最高7.2億增持
根據7月11日公告,中外運集運已完成或擬實施的具體交易安排如下:
轉讓方
持股比例
股份數量(萬股)
價格(元/股)
對價(元)
狀態
東方資產
0.79%
3,333.3334
3.18
1.06億元
已完成大宗交易
中化資管
1.96%
8,290.8988
3.20
2.65億元
待國資委審批
招商港口
0.92%
3,900
3.20
1.25億元
待上交所確認
國新證券資管計劃
4.22%
17,850
3.20
5.71億元
待上交所確認
合計7.89%33,374.23
10.67億元
此外,中外運集運還計劃自2025年7月15日起的12個月內,通過上交所允許的交易方式(協議轉讓、大宗交易、集中競價、司法拍賣等),增持金額不低于3.6億元、不超過7.2億元,價格上限為3.20元/股。
如增持計劃順利推進,中外運集運的直接持股比例將進一步提升至約13%以上,進一步穩固其對安通控股的控制地位。
戰略意義:從“分拆借殼”轉向“控股整合”
此外,不考慮未來的增持計劃,本輪股權收購完成后,中外運集運及其一致行動人(招商港口、湛江中理、汕頭中聯、廈門裕豐、廣東中外運船務、營口港務等)也將合計持有安通控股13.80%的股份,構成控股比例最高的股東陣營。
主體
持股數量(股)
持股比例
中外運集運(本次交易后新增)
333,742,3227.89%
招商輪船全資子公司
一致行動人(招商局集團下屬其他公司)
250,110,5465.91%
包括招商港口、湛江中理等
合計583,852,86813.80%
招商局集團控制合并口徑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一致行動人多數均為招商局集團控制企業,意味著盡管中外運集運并未單獨實現控股,但招商系已通過“集團式控股”模式形成了對安通控股的實質主導。
此舉有望成為招商輪船進一步推動資源整合、業務協同的“前哨動作”——區別于此前的資產注入模式,此輪布局顯然更偏向通過控股引導經營融合,既規避了前次重組失敗的制度風險,也保留了戰略主動權。
內外貿聯動,重塑招商集運新版圖
當前,中外運集運與安通控股分別在外貿與內貿集裝箱航運領域具備優勢。根據Alphaliner最新數據,目前:
中外運集運運營41艘船,運力約68272TEU,覆蓋日韓、東南亞及兩岸三地市場(外貿區域市場),為世界第31大集運公司;
安通控股運營75艘船,運力74889TEU為世界第27大集裝箱航運公司,不過該公司主要深耕內貿沿海航線。
兩家公司在業務結構上互補性顯著:一側擅長外貿支線,另一側深耕內貿骨干網絡。如果兩者能夠持續整合,打造統一品牌或平臺,疊加招商港口和招商滾裝的資源網絡,以及招商輪船旗下的靈便型干散貨船隊以及多用途船隊資源,將極大增強其在集裝箱物流全鏈條上的競爭力。
(注:就在當天招商輪船還發布了另一份通告透露其接收了1艘6.2萬載重噸的超靈便型重吊多用途船 “明實”輪。該輪為公司2023年訂造的4艘同型節能環保重吊多用途船的第2艘。目前該公司干散貨船板塊擁有營運中的船舶102艘(不含租入船),其中VLOC 37艘(含參股及代管),好望角型(Capesize)散貨船16艘,巴拿馬型散貨船6艘,靈便型散貨船37艘,重吊多用途船6艘;在手訂單16艘,1艘與“明實”輪同型多用途船將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
根據業內估算,若兩家公司船隊資源整合,其合計運力有望突破13萬TEU,躋身全球前20大班輪公司,將顯著提升招商系在全球集運格局中的存在感。
更重要的是,中外運集運與安通控股的主力船型——支線型集裝箱船(feeder)本身正處于全球市場投資風口,構成了兩者整合的堅實基礎。
如信德海事網此前報道《》,當前,從Marinakis的16億美元新船大單,到海豐、寧波遠洋、江蘇遠洋等國內外船東密集追加中小船型訂單,再到丹麥Capito Capital等金融資本首次介入支線船市場,均表明該領域正從“被忽視的角落”走向“高成長資產”的新風口。
支線船的投資邏輯清晰且堅實:老齡船更新需求迫切、全球供應鏈有進一步區域化和多元化發展趨勢,而區域化的發展對多港高頻覆蓋的剛需持續上升、超大型新船主導的供給結構與市場重心錯位嚴重,導致2000-3000TEU船型稀缺性凸顯。
當前全球支線船訂單不足總船隊1.5%,新船交付緊張,租金維持高位。另一邊內貿市場相對外貿市場又稍顯低迷,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家公司如果進一步整合,將能最大程度的釋放運力潛能,實現內外聯動的同時在運力聯動方面進一步的釋放協同潛能。
總的來講,中外運集運與安通控股在運營上各自掌控不同區域資源,若能在平臺、船隊、客戶、系統和數字化協同上更進一步整合,將有望形成覆蓋“內外貿聯運”的區域化運輸網絡矩陣,搶占未來區域供應鏈發展主通道。
展望:重組路徑變,戰略目標不變
從分拆上市轉為戰略控股,招商輪船正以更穩妥、可控的方式推動其集運板塊的資源整合。這一變招背后,是對復雜市場環境的敏銳感知,也是對內外部協同空間的理性判斷。
當前的集運市場雖充滿波動,但內貿與區域化航線韌性依然強勁。招商輪船此舉不僅有望補齊旗下集運板塊短板,更可能借助安通的平臺,形成從油運、干散貨、氣運、汽車滾裝到集裝箱運輸的全方位綜合航運能力。
如若未來進一步實施管理整合、平臺整合或股權并購,招商輪船或將真正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招商系航運生態體系,成為中國國資航運陣營中“全品類、多路徑”的戰略樣本。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聯系主編:陳洋159985119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