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新四軍第四支隊先后在桐城棋盤嶺2次伏擊日軍運輸車隊,沉重打擊了日軍侵略者,有效支援了武漢會戰。棋盤嶺伏擊戰作為新四軍八大經典戰例載入新四軍軍史,并寫入解放軍戰術教科書。
棋盤嶺位于安(慶)合(肥)公路、桐城城南9公里處,因地形高低起伏,嶺洼如同棋盤而得名,今屬范崗鎮棋盤嶺村。
1938年4月間,新四軍四支隊奉令向皖東挺進,開辟敵后戰場。1939年8月底,新四軍獲得可靠情報:9月3日將有大批日軍汽車通過安桐公路。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軍民抗日斗志,新四軍四支隊決定利用棋盤嶺的有利地形,伏擊日軍。
9月2日夜,新四軍一個營急行軍至棋盤嶺伏擊區。9月3日上午9時戰斗打響。殺聲、槍聲、爆炸聲響徹云霄,濃烈的硝煙遮蔽了棋盤嶺。
此次戰斗持續了一個小時,殲滅了大部分日軍,燒毀部分軍車。考慮到增援日軍即將到來,新四軍迅速打掃戰場,撤出棋盤嶺。1938年9月7日《新華日報》登載:“四支隊另一部,三日在棋盤嶺附近伏擊敵由安慶開桐城汽車八十余輛,被我擊毀三十余輛,斃敵四十余人,獲槍支二十一支,文件彈藥及其他軍用品甚多。”
第一次棋盤嶺伏擊戰無論是參戰人數、斃敵人數、繳獲物資種類均高于之前新四軍在桐城的伏擊戰,新四軍第四支隊通過公路伏擊戰獲得許多作戰經驗。
在棋盤嶺第一次遭伏擊慘敗后,日軍派出裝甲車兩輛,載步兵1個中隊(100余人),每天來往巡邏桐城至新安渡間公路。
據9月22日《新華日報》記載,新四軍第7團第3營于9月17日再次在棋盤嶺設伏,重點伏擊兩輛裝甲汽車。第1輛被擊毀,炸死敵10余人。第2輛的日軍倉皇下車,利用地形頑抗,雙方相持約30分鐘。新四軍從右側向敵迂回,敵向洪家山退卻。新四軍猛追,直撲堤岸,將敵大部消滅。殘敵30余人向楊西橋方向潰逃。
第二次伏擊戰共持續1個多小時,擊斃日軍聯隊長、中隊長等軍官4人、士兵80余人,傷6人,擊毀裝甲車兩輛。戰后安桐公路5天不通敵車,桐山、舒城、潛山之敵被迫撤退。
2008年9月,桐城市委市政府在戰場舊址修建棋盤嶺抗日伏擊戰紀念亭及紀念廣場,2024年12月又在此紀念館。如今這里已是桐城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范崗鎮棋盤嶺村新四軍桐城抗戰紀念館,村民、志愿講解員齊美明每個月都要接待多批次黨員和群眾。
“2次伏擊戰的重要意義主要是打破了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沉重打擊了日本鬼子的囂張氣焰,也大大激發了國人抗戰的意志和激情。”齊美明在講解時說道。
一地兩設伏,威名天下傳。每年都有數萬群眾來紀念館參觀學習。“我們要傳承新四軍精神,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踐行為民初心,辦好惠民實事,造福一方百姓。”棋盤嶺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汪俊表示。(余大國 吳琦)
▌來源:桐城新聞
▌責編:木子 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