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來的。”
也有人認為:“錢就是省出來的。”
至于大家的認為,是否正確,我們不去研究。
看現實社會,總有一些人,什么錢都不舍得花,還存下四五十萬。
他們為什么拼命存錢?一半是生活智慧,一半是人生遭遇。
01
第一種:受到貧困創傷的人,再也不想窮回去。
相信很多老一輩的人,都經歷過窮苦的生活。
一日三餐都成為問題,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應對。
穿衣服,都是打補丁的衣服,到了冬天就渾身冷,也沒有辦法。
一個月吃一頓肉,常常是饑腸轆轆的滋味。
去田里干活,還真的有人會餓得受不了。
關于窮苦的記憶,隨時想一想,就有一大串,并且這些記憶,抹不掉。
帶著記憶過日子,那么就再也不希望出現記憶中的情況。接下來,就是恨不得把一分錢都掰開,一半留起來。
從心理學上說,“貧困創傷”不僅僅是窮人特有的,一些富人也會如此。也就是,對金錢非常敏感,只有錢多了,才會降低敏感度。具體表現是,越有錢,越舍不得花錢。
好不容易富起來了,有一定存款,說什么都不要窮回去。以后的生活,就是用零散的錢,存款是整數,一直不能變。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記憶為智慧之母。”
記憶中的事情,是人的經驗和教訓,記憶中的感覺,會深度影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做事的準則。
很多人,曾經吃過很大的苦。后來摳摳搜搜過日子,相對來說比以前好很多了。
按照記憶中的生活去制定當下的生活標準,那一個人舍不得花錢,就成為了習慣。外人不理解,只有當事人,心有余悸。
02
第二種:總是考慮和擔憂未來的人,存款多多益善。
別以為,擔憂未來,就是杞人憂天。
人就應該在有的時候,想一想沒有的時候。
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但我們必須預防明天的意外情況。不是所有的明天,都充滿幸福。
在擔憂的心態之下,人會做出各種預防措施。最大的預防,就是存錢。
聽過這樣一句話:“80%的困難,是用錢可以解決的,如果無法解決,說明你錢還不夠多。”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需要存錢,但是年入多少,明擺著。
要增加收入,不太現實,那么降低生活標準,壓縮開銷,是很現實的。
和我同村的表叔,一輩子種地,農閑就去打工。挑土,修護坡,伐木......但凡能干的,都會去。
農村的副業,收入是很低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干一天就十多塊,甚至是幾塊錢。
現在,農村的活,也就一百來塊。如果是給大戶人家種菜等,一天八十元左右。
平時,表嬸養雞養鴨,托付在城里的子女幫忙賣掉。
零零散散的收入加起來,也就一年兩萬不到。
去年冬天,表叔的兒子創業失敗,眼看房子就要被抵押出去了。兒子急的團團轉。還好,表叔及時出手,拿出了三十多萬。
兒子很驚訝,父母哪來那么多錢?
但我們細細算,就知道表叔表嬸有都拼命存款了。
青菜、米,全部不買,自己種;在農村,沒有水費,都是山泉水;電費很少,家里的燈,加起來也不夠一百瓦;沒有燃氣費等,基本是燒柴草。
衣服,也就是子女過年買一點。或者是子女的舊衣服,洗一洗,繼續穿。
一輩子都在賺錢,但是不怎么花錢,一年存一萬多,三十年也有幾十萬了。
我們應該見過,一些老人臨死的時候,手里還有幾十萬存款。但是他的衣服,破爛到你不敢想象。
擔憂了一輩子,什么日子都沒有過好,值不值,說不清,反正沒有挨餓,沒有給子女添負擔,還給子女手尾錢,老人覺得值得。
03
第三種:認知層次很高,頭腦特別清醒的人,從不亂花一分錢。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年輕人也變得摳門了。
他們把摳門的學問,稱為“反向消費、反向攀比”。
比方說,一群閨蜜去逛街,會看很多的東西,試一試很多的衣服褲子。但是大家不是比價格高,而是誰的衣服,物美價廉。
還比方說,到了兒童節,孩子要舉辦活動。大家一起謀劃,如何做才能少一些錢。衣服是租用的,產地是租用的,并且多次和對方談價格,和幾家對比,綜合。
還比方說,在某樣大件消費時,聽了導購員講解,也心動了。但是立馬冷靜,不急著買。過一陣子,發現自己家,不需要這樣的大件,就不買了。
古人云:“事緩則圓。”
真的,在消費這件事上,緩一步,就會避免了沖動。從而一些物品,被踢出我們的購買清單。
常常在花錢的時候,猶豫不決,舍不得。也帶來了低消費,從而錢就存下來了。
04
這幾年,賺錢真的好難。不要嘲諷那些不舍得吃,不舍得用的人,他們的小氣,成為了家庭的底氣。
也許他們沒有體會到花錢的快樂,大氣,但是他們這一生,因為有存款,而不發愁,內心是通透的。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省錢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就算你不認可,也應該多尊重。不要因為自己大手大腳,就嘲諷別人的畏手畏腳的習慣。
掙錢猶如針挑土,用錢猶如水推沙,切記。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