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會展中心內,第58屆東盟外長會議正密集舉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美俄三國外長身上——一場無聲的三角博弈正在東盟的舞臺上悄然展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專機降落時,他身上的政治枷鎖比外交文件更沉重。2020年因干涉中國內政,他成為中國制裁名單上首位被終身禁入境的美國國務卿,這項制裁至今高懸。諷刺的是,就在他抵達亞洲的同一天,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向記者透露“可能訪問中國”,并籌備帶領馬斯克、庫克等40位商業巨頭組成的“豪華商團”開啟訪華行程。這位本該主導對華外交的國務卿,卻連參與籌備的資格都沒有。
01 關稅大棒高懸,東盟會議變博弈場
特朗普政府將原定7月9日生效的全球關稅政策延至8月1日,但這不過是顆延時引爆的炸彈。時鐘滴答作響,特朗普對14國加征25%-40%關稅,劍指馬來西亞、印尼等6個東盟國家,連傳統盟友日韓也未能幸免。
- 關稅重災區:老撾、緬甸被加征40%重稅,泰國和柬埔寨面臨36%,馬來西亞、文萊25%,印尼32%。
- 越南的“城下之盟”:作為最早妥協的國家,越南以為已達成11%關稅協議,但特朗普最后一刻突然宣布征收20%關稅,并對轉口商品征40%,引發越南政府“驚訝、失望和憤怒”。越南被迫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承諾采購80億美元波音飛機和29億美元農產品。
柬埔寨成為繼越南后第二個妥協的東南亞國家,7月4日宣布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這個紡織業占出口四成的國家,近四成商品銷往美國,面對49%的威脅稅率,只能吞下苦果。
02 中俄親密互動,美國遭遇外交冷場
當魯比奧在會場重申美國“印太承諾”時,中俄外長正展現截然不同的外交溫度。7月10日,王毅與拉夫羅夫的會晤充滿戰略協同氣息。
王毅開門見山:“中俄元首保持戰略溝通,引領中俄關系在百年變局中行穩致遠?!彼貏e提到今年5月習近平訪俄參加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以及6月元首通話共同發聲的細節。拉夫羅夫則祝賀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強調俄中關系“全球性和戰略性”,承諾全力支持中國擔任上合輪值主席國。
雙方在伊朗核問題上達成共識——王毅明確表態:“武力換不來和平,施壓不解決問題。”這種協調對比鮮明地映照著美國國務卿的孤立處境。
03 美俄交鋒50分鐘,特朗普已對普京爆粗
拉夫羅夫與魯比奧的場邊會談持續約50分鐘,表面平靜下暗流洶涌。俄方向美國提出結束俄烏沖突新構想,魯比奧承諾帶回討論。但會后他公開表達失望:“美國對俄方缺乏靈活性感到失望,現在需要的是一份實際的和平路線圖?!?/p>
特朗普對普京的耐心正在耗盡。近日內閣會議上,特朗普竟對普京爆粗口,罵他“滿口屁話”(full of shit)。同時美國已開始向烏克蘭提供部分武器,并考慮新對俄制裁方案。美俄關系面臨重大危機臨界點。
04 王毅魯比奧首次交鋒,中美破冰前路崎嶇
7月11日,王毅與魯比奧實現歷史性首次會面。王毅全面闡述中方原則立場,強調三點核心訴求:
- 要求美方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
- 制定對華政策應瞄準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 必須用平等、尊重、互惠方式與中方打交道。
雙方將會晤定性為“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同意加強各領域溝通對話。但在特朗普關稅大棒仍懸在中國頭頂的背景下,這場接觸更像是試探性氣球。
05 東盟集體反擊,去美元化浪潮涌動
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開幕式上直言:“貿易正淪為地緣政治工具。”他呼吁東盟拒絕選邊站隊,堅持多邊主義原則——臺下魯比奧如坐針氈。
面對美國關稅威脅,東盟國家展開精巧反擊:
- 馬來西亞:啟動與中國數字人民幣試點;
- 印尼:加速本幣貿易結算系統建設;
- 泰國:正式提交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申請。
聯合公報草案更直接警告“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和不確定性增加”,矛頭直指美國單邊關稅行動。當美國試圖組建抗中陣線時,東盟國家更關心的是中企承建的高鐵何時通車、水果出口中國的檢疫何時放寬。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開幕式上的宣言“貿易正淪為地緣政治工具”,如同一記耳光打在魯比奧臉上。當美國國務卿的包機轉向東京尋求最后一刻的外交補救時,東盟國家已悄然轉向——數字貨幣、本幣結算、金磚機制,一套去美元化的組合拳悄然打出。
特朗普在關稅戰場得意宣稱“美國優先”,卻不曾想后院的東盟諸國已用行動投票。全球貿易規則的天平,正隨東南亞十國的集體轉身而悄然傾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