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王幸福臨床效驗方:“ 頑固濕疹 ” 專治方
處方:土茯苓60g 莪術10g 川芎10g 甘草6g 白鮮皮30g 苦參10g。
水煎服,每日一劑;
有滲液者,加黃連5g,銀花12g。
干性者,加地骨皮10g 紫草15g。
主治:急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等
古道瘦馬體悟:此方是治療急慢性濕疹和神經性皮炎的卓有顯效之方。
我最早是三十前從《干家妙方》一書中看到,作者是湖南老中醫胡天雄先生,后又在《中醫臨床家---胡天雄》一書中,再次看到,胡老稱其為皮膚解毒湯。
據胡先生介紹,本方出《續名家方選》(日本村上圖基撰),分量為余所擬定。
原名從革解毒湯,據云為治疥瘡之有效方。
原注云:“不用他方,不加他藥,奏效之奇劑也。”
經多年之臨床觀察,知本方對多種皮膚病有效,對過敏性皮炎效果尤著,對疥瘡無顯著效果,當是誤認濕疹為疥瘡也。
概皮膚瘡瘍,多濕熱為病,而瘙癢則主于風邪,土茯苓解風濕熱毒,故為此方主藥。
凡皮膚病濕熱勝而滲出旺盛者,方內有黃連、銀花,收效殊佳;
其風熱勝為干性者,瘙癢較劇,則以地骨皮、紫草易黃連、銀花,大有涼血止癢之功,氣血不足者,歸、芪亦可加入。
因去“從革”二字,改用今名。
治療皮膚病中的濕疹類病證,我過去一直以消風散為主加減,臨床時有效時無效,很不順手,一直想找一個療效較好的方子。
經過查找文獻,翻閱名老中醫之醫案,發現了這首皮炎解毒湯,驗證于臨床,確無虛言,治療急慢性濕疹十中八九,心中甚為愜意。
該方簡潔明了,很好掌握,易于加減。
我臨床上因嫌其中個藥量偏小,常增量,并加入其它藥,效果更好,更顯著。
現舉二例示之:
驗案一
患者:唐某某,男,11歲。
刻診:全身搔癢,尤其是雙臂雙腿,泛紅色暗深,因出小濕疹,癢甚,被抓撓的血痂遍布,慘不見睹;
身上其余地方散在癢疹,但不及腿臂集中,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飲食二便基本正常。
經省二院皮膚科診斷為濕疹,屢用西藥和外用藥膏無效,于是轉治于中醫,
余為其處方上方加減:土茯苓60g 莪術10g 川芎6g 生甘草10g 地骨皮30g 紫草15g 苦參10g 白鮮皮30g 地膚子12g 七劑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復診,據其母云,真見效,已不癢了,也未見再出新疹。
效不更方,又續七劑,基本痊愈,僅雙腿胳臂遺留暗紅色印跡。
三診調整上方為:土茯苓60g 莪術10g 川芎10g 甘草6g 地骨皮10g 紫草15g 桃仁6g 紅花6g 當歸6g 赤芍6g 生地10g 十劑鞏固治療,后徹底痊愈。要求忌口三個月。
——《古道瘦馬醫案》
名家醫案
1973年4月,在沅江縣小波公社時,有何姓小孩兩姐妹,患滲出性濕疹,其姐年九歲,患此癥已七年,妹已三年,余投此方,妹服三劑,即基本痊愈。
其姐因腹瀉納差,以此方加白術、陳皮等健脾藥,其愈亦在八九帖間。
——《胡天雄醫案》
長沙蓄電池廠何某,患遍身紅色丘疹,瘙癢無度,無滲液,纏綿八年不愈;
一日來余診室,自我介紹是印尼歸國華僑,因城市醫院分科嚴,余告以余不治皮膚科,患者堅坐,非索一方不去;
乃書皮膚解毒湯,以紫草、地骨皮易黃連、銀花,以五帖付之。
越數日來,揭衣卷袖示余,則全身皮膚幾光滑如常矣。
溫馨提示:文中處方,僅供專業中醫參考,不作個人處方之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