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雄老中醫驗方5首,看老一輩臨床家的經驗探索
一、甲狀腺腺瘤屢驗方(自擬方)
柴胡15克、白芍10克、枳殼9克、遠志肉6克、牡蠣15克、海藻20克、昆布20克,郁金10克,皂刺10克,甘草4克,香附7克。
余擬本方治愈多人,一般十劑藥可全消,如蔣某之病五劑愈,周某之病十劑愈,最近治療李某腺瘤,亦以十五劑愈。患者以女性為多見,男性患者服此,效果似不顯。
如服上方效果不顯而體氣不虛者,當以子龍丸輩作痰核治之。
二、牛肉回乳
鄉人婦某,授乳期間,因吃牛肉而乳汁頓斷。牛肉能回乳,余所未知,此民間常食之品,文獻必有記載,余識淺陋,未及見耳。
礦山設計院產婦朱某,因乳少無以哺嬰兒,余以下乳天漿飲(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麥冬、通草、漏蘆、山甲珠、留行子、花粉、茯苓、甘草)投之,乳汁涌溢。
嬰兒盈歲,將斷奶,又以乳汁太多為苦,余教以黃牛肉120克,麥芽30克,燉服,乳汁頓回。
三、立效散治吹乳立效
張姓少婦,哺乳期間右乳房上方出現一條索狀硬塊,皮色不變,外無寒熱,壓痛明顯,舊籍所謂吹乳癥是,謂因嬰兒鼻息所吹,致令乳腺阻塞所致。
余用蔞仁15克、蔞皮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當歸10克、皂刺10克、甘草5克。米酒煎服,一劑即消。
方名立效散,名實相符之劑也。方出《金鑒·婦科》(按:即傅青主治乳癰之瓜蔞散去銀花、白芯、青皮加皂角刺也)。《金鑒·外科》載吹乳癥,尚有外吹、內吹之分,辨證亦詳,宜參閱。
四、三蟲二白一草湯(自擬方)
此方藥物即具于方名中,甚便記憶。三蟲即僵蠶、蟬衣、全蝎也;二白即白附子、白芍也;一草即甘草也,全方具祛風解痙止痛作用。
余初擬此方為治學院衛生科會計陳某面神經痙攣,愈緊張則面部肌肉掣顫愈甚,患者為女性,時下又重外在美,為此痛苦不堪。適余有事過衛生科,為處此方,五劑大效,十劑愈。以養血藥鞏固療效。
后遇三叉神經疼痛患者多人,經年累月痛苦不堪,投此方亦效,《別錄》謂白附子“治面上百病”,當為此方主藥。血虛脈弱者,當先服調補氣血藥,不可拘泥。
附:三蟲二白一草湯:蟬蛻5克、僵蠶10克、全蝎5克、白附子1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五、音嘶驗方
年青時見外太祖謝楚珍翁遺留之舊抄本上載一“音嘶驗方”,歌云:喉嘶已久治何難,甘草五錢桔梗三。荊貝牛蒡錢各二,薄荷少量理宜探。
按:音嘶是臨床常見癥狀,通常在以喉部為主要病變的時候發生,又可作為全身性病變的伴隨癥狀出現。此方為加味甘桔湯,憑藥效以推病情,當以外感初起的音嘶為宜,“已久”二字,只是相對而言,舍此以外,若腫瘤、結核、梅毒等所引起之聲音嘶啞當非所宜。
王某,男,年六十歲。十天前乘火車自武漢回家,因車上冒風,到家即感咳嗽音嘶,癥狀與日加劇,來診時音聲難出,即擬:生甘草15克、桔梗10克、荊芥10克、浙貝10克、牛蒡子7克、薄荷3克,3劑。
藥進一次,聲音即出,三劑服完,諸證盡平,更方調理善后。
溫馨提示:文中處方,僅供專業中醫參考,不作個人處方之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