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0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一場針對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的不信任投票吸引了全球目光。最終,馮德萊恩以360票反對、175票贊成、18人棄權的結果,成功挺過這場風波,讓她領導的歐盟委員會避免了集體辭職的命運。但此次投票背后的暗流涌動,卻深刻反映出歐盟內部復雜的政治矛盾與信任危機。
此次不信任投票主要由極右翼議員發起,羅馬尼亞右翼議員格奧爾基?皮佩雷亞是主要推動者。他強烈批評歐盟委員會拒絕披露新冠疫情期間馮德萊恩與疫苗制造商輝瑞首席執行官之間的短信。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時,疫苗成為了各國抗疫的關鍵武器。馮德萊恩與輝瑞高層的秘密溝通,引發了諸多質疑。
《紐約時報》也曾申請公開這些短信交流記錄,歐盟監察員也批評其行為“構成行政失當”,盧森堡普通法院裁定委員會在拒絕公開請求時沒有提供足夠解釋。這一系列事件使得民眾對歐盟委員會的透明度和決策公正性產生了嚴重懷疑,也成為了此次不信任投票的導火索。
除了疫情期間的短信爭議,皮佩雷亞還指責歐盟委員會“干涉”羅馬尼亞總統選舉,在選舉中,民族主義者喬治?西米翁敗給親歐盟的尼庫紹爾?達恩,極右翼勢力認為這背后有歐盟委員會的暗中操作,這進一步加劇了極右翼對馮德萊恩領導下歐盟委員會的不滿。
不過在投票前,歐洲議會大多數政治團體公開拒絕支持這項投票。主流政治力量認為,極右翼發起的這次投票更多是出于政治私利和對歐盟現有秩序的破壞。盡管如此,這場投票的出現本身就給馮德萊恩敲響了警鐘。這是自2014年以來,歐盟委員會主席首次面臨這樣的動議,若不信任案通過,馮德萊恩領導的歐盟委員會將集體辭職,這將是歐盟歷史上的第一次。
對于馮德萊恩而言,雖然成功挺過投票,但這無疑是個令人頭疼的政治問題。它反映出部分議員對她領導風格和決策過程的不滿。一些歐洲議會議員抱怨馮德萊恩的決策圈子太小,其總統式的領導風格日益引發反感。例如,她將貿易政策等重要領域直接納入自己的職責范圍,在關鍵問題上常常親自接手處理,這讓其他官員的話語權被削弱。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此次投票也折射出歐盟內部政治生態的變化。近年來,隨著歐洲極右翼黨團席位數大幅上漲,他們在歐洲議會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開始對傳統的歐盟領導體系發起挑戰。而馮德萊恩所屬的歐洲人民黨及社會黨與民主黨進步聯盟雖然保住了第一大和第二大黨團的位置,但內部矛盾也逐漸顯現。社會黨與民主黨進步聯盟指責歐洲人民黨不斷對極右翼黨團妥協才釀成了如今的不信任投票。
此次不信任投票雖已落下帷幕,但它給馮德萊恩以及整個歐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未來,馮德萊恩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領導方式,平衡各方利益,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包容性,以應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諸多挑戰,維護歐盟的穩定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