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老革命萬里同志在完成北京市委書記的工作之后,得到了中央新的職務任命:湖北省委第二書記。
從首都書記到地方省委的“二把手”,對于萬里同志而言,算是一場“降格”的任命了。
萬里
可高風亮節的萬里同志并不在乎這些虛名,黨和國家需要他去哪里,他就會去哪里。
正當他準備奔赴湖北省就任時,鄧公突然專門找到了他,跟他提出了新的想法:“愿不愿意去安徽當省委書記?”
1979年7月,鄧小平和萬里(左)在安徽黃山迎客松前合影。
萬里同志的工作調動,為什么會如此一波三折?
鄧公想讓他去安徽任職,究竟有何深意?
最終萬里同志又去哪里工作了呢?
萬里
1.一波三折的任命
萬里成為北京市委書記,是在1973年的五月份。
就任伊始,中央給其下達的主要任務,就是治理北京市區的交通堵塞及環境污染問題。
新官上任的萬里,沒有急著忙活解決具體的問題,而是先從整體出發統籌安排。
經過扎實的調查研究,萬里同志認為,北京市區的交通之所以動不動亂成一鍋粥,根源在于城市基建及道路薄弱。
為了緩解老舊道路過大的交通壓力,萬里花了很大功夫,主持了首都地鐵的發展建設工作。
他還開創性地另辟多條公交線路,增強了北京各個城區的溝通聯絡。
在大力整治首都交通問題的同時,萬里同志也狠抓環境治理。
當時由于北京市區內及城郊工廠林立,大量廢氣污水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和空氣質量,萬里就挨個廠房監督敦促,排污不合格堅決不許開工。
堵住了污染源,萬里同志又積極推動首都的城市綠化。
大量樹木的移植,綠地的鋪設,徹底讓昔日灰撲撲的北京“舊貌換新顏”。
在萬里同志的努力之下,北京市終于煥然一新了,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居民生活質量也隨著環境的不斷改善節節攀高。
后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落地之后,北京率先吸引到了大量外資,離不開萬里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礎。
萬里同志在北京市委書記的位置上干了四年,直到1977年,中央決定對其進行調任。
本來一開始給萬里安排的新職位,是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可是由于后續的具體工作需求調整,第一書記變成了第二書記。
從首都市委的頭號人物到地方“二把手”,這個新任命對于萬里同志而言,算是一次“降格”任命了。
可萬里同志并沒有計較這些,他果斷接受并服從了中央的安排。
結果就在萬里同志即將赴任的前夕,鄧公突然特意找他面談。
寒暄了一陣子過后,鄧公單刀直入:“你愿不愿意去安徽工作呢?”
萬里與鄧小平
一聽這話,萬里心中立即明白了八九分。
當時安徽受自然災害、地方領導工作失誤等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
鄧公的新安排,是想讓他去“救火”。
對于萬里同志而言,去安徽工作,其實不是什么輕松的好差事兒,他得啃下恢復安徽省經濟發展的“硬骨頭”才行。
可身為老革命,哪有怕困難的道理。
萬里當即跟鄧公表示,只要組織信任自己的工作能力,他去哪兒都行。
眼見萬里本人沒有任何意見,鄧公和華國鋒同志商量了一下此事。
華國鋒同志沉思了一會兒同意了,并且連稱安排得好。
在華國鋒同志看來,萬里同志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勤勉踏實的一貫秉性,最適合處理棘手的政務難題。
就這樣,鄧公和華國鋒同志經過商討取得一致意見之后,又通過召開中央會議的方式,正式確定了萬里的新任命。
走馬上任的萬里同志,又會在安徽有什么動作呢?
2.大膽開拓的舉措
萬里同志抵達安徽之后,沒有立即待在辦公室,閱覽報告材料。
為了切實了解當地的真實發展狀況,萬里果斷選擇“微服私訪”,深入田間地頭,傾聽老百姓的心聲。
通過考察各個鄉鎮,和農民們面對面談心,萬里同志深刻了解到了,當地的自然災害對農業及工業、民生的影響是多么巨大。
由于天災造成的糧食欠收甚至是停收,安徽面臨著嚴重“糧荒”。
不但農業岌岌可危,工業也隨之陷入困頓局面。
為了盡快恢復生產,更為了幫助廣大災民,萬里同志連忙向中央請求援助。
很快,來自中央的救援物資和財政撥款就下來了。
安徽的燃眉之急暫時解決,可萬里同志深知這只是暫時之計,想要徹底恢復安徽省的經濟生產秩序,他們得想辦法“自救”。
萬里同志苦思冥想,最終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建議:為鼓勵廣大農民在災后積極進行農務勞作,可以將部分受災土地臨時租賃給個體戶耕作。
在那個公社遍地的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尚未進行推廣,萬里同志的建議不但十分的大膽,還容易承擔政治風險。
他的建議引起了安徽省委領導干部們的集體反對,大家都覺得這有違共產主義、集體主義的基本原則。
面對質疑,萬里同志據理力爭。
他不斷強調,如今只有“非常之計”,才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允許臨時租賃土地的個體戶留下一部分盈余,土地收成的大頭集中起來用于救災,總比全都荒廢了強。
最終,萬里說服了安徽省委的同志們,臨時土地租賃方案按照他的設計,在全省各地落實了下去。
事實證明,萬里出了一個好主意,通過臨時土地租賃搶種出來的糧食,幫了救災工作的大忙。
從農業復蘇開始,安徽的生產生活秩序得到了極大恢復。
3.安徽的全面發展
扛過了災后最困難的那段日子,萬里同志開始在安徽大展拳腳,為實現全省各個經濟領域的全面發展勞心勞力。
安徽由于“黃泛區”的歷史影響,自民國時期以來,工業底子一直很差。
在很多人看來,安徽省理所當然應該是“農業省”的定位,工業是怎么發展都很難出彩兒的。
可萬里同志偏不認這個邪,他“對癥下藥”,對安徽省的工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改造。
設備老舊技術過時,他就從別省吸取先進經驗,外購新機器;
工廠生產效率差,產品合格率低,他就專門從清華大學請來專家,對安徽本地企業進行指導。
在萬里同志的努力之下,安徽省工業飛速發展,為之后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騰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萬里在致力于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也在關注著民生問題。
萬里在民生領域主抓兩大項目,分別是教育和醫療。
他十分注重對農村地區、偏遠山區的民生投入,努力做到每村有一個醫療站點,每鎮有一所小學、一所中學。
在萬里同志的努力之下,安徽省不但成功從災害的泥潭中解脫了出來,發展得還一天比一天好。
后來萬里同志又被調回中央任職,安徽各地的老百姓們,都對他十分不舍。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