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經濟開發區西高村村民劉寶生沒想到,他的晚年生活因為書法而改變。今年70歲的他,用智能手機拍下自己的書法作品,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展示、銷售,“倆月收入六千多,比放羊可掙得多!”
劉寶生曾在外搞建筑,四十多歲時由于身體原因回村,靠放羊為生。2004年西高村農民書法協會成立,他首批加入會員。平時放羊的空當兒,他愛拿著木棍在地上寫寫畫畫,“2016年秋天,腿腳跟不上了,把羊都賣了。”
從那以后,劉寶生與村里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幾乎每天到村文化活動中心練書法。一個偶然機會,他們接觸到某網絡直播平臺,“把字畫放網上,展示給大伙兒看,還能賺錢!”
“2017年9月,村里的年輕人教我用智能手機,把字兒拍下來發到網上。當時發了四百多張照片,后來有人私下聯系我要買。”當年12月12日,劉寶生以一幅作品100元賺得“第一桶金”。接下來的兩個月,陸續賣出五六十幅,收入6100元。
“大伙兒都抓住網絡銷售的機遇,將字畫拍成照片、視頻發到直播平臺,有人喜歡就聯系我們買。每幅賣一二百塊錢,最多的五百,一年下來,人均收入兩萬來塊呢。”劉寶生說,“老哥兒幾個聚在一起,寫字畫畫,既樂和又賺錢。瞧我這晚年多幸福呀!”
據了解,西高村是河北省書法家協會2017年公布的首批12個“河北省書法村”之一。
“我們這個協會現有固定會員85人,年齡最大的85歲,最小的10歲。每月的1號、16號定為交流研討日。”村黨支部書記高恩深說,“全村1600多口人,除去固定會員,愛好書法的多著呢!家里備著筆墨紙硯,閑下來都好寫上幾筆。每逢過年,家家戶戶的春聯都是村民手寫的!”
3月1日,記者走進西高村文化活動中心,滿墻的書畫墨香四溢。這邊,幾撥老人正寫得起勁兒,不時交流切磋;那邊,三五個孩子圍在桌前,下筆有模有樣。
“2002年村里投資20萬元,建成了集圖書室、棋牌室、書法室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村民都樂意來這兒活動。我們經常辦書法展、書法大賽,周邊村街的愛好者也來湊熱鬧。”高恩深說。
“書法熱”成了西高村的新風尚,傳統文化氛圍日漸濃厚,老中青三代拿起筆,書寫新農村的幸福生活。“日子越過越好,咱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豐富起來!”高恩深告訴記者,如今的西高村,練書法、畫畫的多了,喝酒、打麻將的少了,以德立村、文化興村已成共識,淳樸民風凝聚成和諧文明的清新村風。(記者 劉冰 曹明明 苗月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