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陳人康一行來到秦煤集團參觀特種工程兵與兩彈一星圖片展館。陜西秦煤集團董事長付宣亮熱情接待。
作為當年參加我國“兩彈一星”三大基地工程建設的一名老兵,付宣亮向大家講解了8342特種工程兵部隊的光輝歷史。在上世紀60年代,時任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帶領10萬名將士先后轉戰在青海海晏、甘肅酒泉和新疆馬蘭,建設核武器研制生產、導彈衛星發射和核試驗基地。
青海海晏核武器研制生產基地,海拔3000多米,空氣稀薄、高寒缺氧。當年工程兵戰士們啃樹皮、吃樹葉、挖野菜,吃著夾生飯,住在干打壘,在冰天雪地里,使用著極其原始的工具如鐵錘、鐵鍬、手推車,在無比惡劣的條件下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原子生產總廠,修建了廠房、道路、輸電線路、供水管道、爆轟試驗場、地下核武庫等一系列核設施,圓滿完成了基地的各項建設任務。
酒泉導彈衛星發射基地,位于西北戈壁,荒無人煙。工程兵戰士就在這茫茫戈壁中戰風斗沙,鋪設千里供油管道,修筑各種防御戰備工事。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等都是在此成功發射。
新疆馬蘭核試驗基地位于沙漠地帶,這里水源奇缺,高溫酷寒。工程兵戰士們采石挖流沙,建起了水庫、樓房、機場、公路,其中托舉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102米高的鐵塔,以及后面歷次使用的核武器地下試驗場、空爆試驗場都是由工程兵戰士們在此修建成功。
陳士榘組織和指揮10萬名特種工程兵戰士轉戰在三大基地擔負的建設任務,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付宣亮感慨,10萬名工程兵將士用自己的青春、血汗和生命建起了三大基地,他們為新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在當年他們擔負的任務屬于高度機密,因此他們的英雄事跡早已被歷史湮沒,鮮為人知。如今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解密,特種工程兵的豐功偉績應該被更多人知曉,他們不畏艱辛、不怕困難的“兩彈一星”精神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隨后付宣亮主持召開了歡迎專題座談會,大家以“緬懷陳士榘司令等革命先輩,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展開交流。陳士榘上將之子陳人康、黃克誠大將之子黃煦、共和國元帥彭德懷侄孫彭宇等先后作了發言,他們從小受到家庭環境熏陶,聽著前輩的各種英雄事跡長大,此次參觀展館,再次受到了革命前輩無私奉獻、努力拼搏的精神洗禮。同時對付宣亮的革命情懷、堅持宣傳工程兵戰士的豐功偉績,表示敬佩和感謝。
最后,付宣亮為給陳人康一行每人贈送了一套“兩彈一星”8342特種工程兵叢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