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超
在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北京房山滬農商村鎮銀行又邁出了創新且務實的一步。走進該行營業大廳,一處充滿鄉土氣息的“房山優品農情滬農”助農展廳格外醒目,紅辣椒串、金黃麥穗與特色農產品相映成趣,這里不僅是金融服務的窗口,更成為了房山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對接市場的新陣地。
搭建平臺,讓特色農產品走進“營業大廳”
一直以來,北京房山滬農商村鎮銀行深耕本土,以金融“活水”潤澤鄉村產業。此次打造助農展廳,源于對農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在為農戶提供貸款支持,助力特色種植、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該行發現不少農戶面臨“產品優質卻銷售渠道窄”的難題。如何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從單純的資金支持,延伸到助力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成為該行思考的新方向。
于是,該行營業大廳一隅被精心打造為“助農展廳”。這里展覽的,皆是該行貸款客戶以及共建特色村居的優質農產品。桑葉茶、鹿茸菇、油蟠桃、普羅旺斯西紅柿……每一款特色農產品背后,都有一段金融賦能產業、產業帶動農戶的故事。該行以實際行動,構建起“金融支持+產品展銷”的閉環服務,讓金融服務不再局限于資金供給,而是深入到產業發展的全鏈條。
鄉土特色,展廳里的“房山味道”與“金融溫度”
踏入“助農展廳”,濃郁的鄉土氛圍撲面而來。紅彤彤的辣椒串、金燦燦的玉米棒,搭配繪有田園風光的背景板,瞬間將人帶入房山的鄉村天地。該行營業大廳內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房山鄉村的宣傳片,展示著山水相依的美麗村落等畫面,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底蘊與活力。
而展架上的特色農產品,更是“房山味道”的生動注腳。桑葉茶,取材于本地桑園,經過精細加工,成為兼具健康與風味的飲品;鹿茸菇,在農戶的悉心培育和該行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從菌種到餐桌,撐起了一個個家庭的“致富傘”;油蟠桃等林果產品,依托房山的水土優勢,以甜脆口感贏得市場青睞。這些產品,不僅是鄉村產業的成果展示,更是該行金融溫度的體現,每一份展品的背后,都有該行客戶經理深入田間地頭、調研產業需求、定制金融方案的身影。
雙向賦能,金融活水與鄉村產業的“共榮密碼”
“助農展廳”的意義,遠不止于產品展示。對于農戶而言,這是一個對接城市消費市場的優質平臺。以往,特色農產品多在鄉村集市、零散渠道銷售,影響力有限。如今,借助該行營業大廳的流量,以及該行客戶資源、品牌公信力,農產品得以直面更廣闊的消費群體。無論是前來辦理業務的本地居民,還是外地客戶,都能在這里直觀感受房山特色,為農產品打開銷路、提升知名度。
對于該行來說,展廳則是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名片”。它讓金融服務從“看不見的資金支持”,轉化為“摸得著、嘗得到”的鄉村產業成果展示。客戶在辦理業務過程中,能直觀感受到該行對本土產業的支持力度,進而增強對銀行的認同感。同時,通過與農戶、村居的深度綁定,該行能更精準地洞察產業需求,反哺金融產品創新,推出更貼合鄉村產業發展的信貸政策、服務模式,形成“金融支持—產業發展—金融需求升級—服務優化”的良性循環。
未來展望,從“展廳”到“生態”的進階之路
目前,“助農展廳”已成為該行營業大廳的一道獨特風景,也初顯成效,不少農戶展覽于此的農產品,在這里收獲了眾多新訂單、新客戶,更獲得了“新效益”。
“沒想到來北京房山滬農商村鎮銀行辦理業務,還能看到這么多我們家鄉的土特產,之前一直聽說過,但是不知道從哪里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這下好了,有了對接平臺,我也可以嘗到真正的‘家鄉味道’了。”不少消費者對“家門口的鄉村好物”贊不絕口。
未來,該行計劃進一步豐富展廳功能,深化與農戶、村居的合作,引入更多元化的特色農產品,打造“房山優品”集合品牌,借助線上線下渠道,讓更多人認識房山鄉村好物。
從金融“輸血”到產業“造血”,從資金支持到全鏈條賦能,北京房山滬農商村鎮銀行的“助農展廳”,是該行深耕本土、創新服務的生動實踐。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中,這方小小的“展廳”,正書寫著北京房山滬農商村鎮銀行與鄉村共繁共榮、命運與共的精彩篇章,讓“房山優品”香飄更遠,讓鄉村產業的根基更牢,也讓更多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在鄉土間持續傳遞。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