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校聯動打造育人空間 師生共研傳承魯迅精神
魯迅的文章為世人所熟知,其人鏗鏘剛直的形象更是銘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里。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受魯迅作品的魅力和精神內涵,學校精心策劃,開展了為期近兩個月的魯迅作品學習實踐系列活動。此次活動,不僅是為了同學們深入理解魯迅的文本,更是希望學生們走進作者內心,拓寬人生視野,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和弘揚魯迅的精神品質,讓經典文學的力量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探館:追尋先生足跡
活動開始之初,呂麗校長、高玲副校長帶領六年級語文組老師走進魯迅博物館進行項目洽談。魯迅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以專業且飽含熱情的態度,全力支持本次活動,為師生深入解讀魯迅的人生畫卷提供了支持。
工作人員以時間為軸,從魯迅幼年的成長環境講起,將他求學路上的輾轉、棄醫從文的抉擇、在時代浪潮中執筆戰斗的歷程一一鋪陳開來。
隨后,工作人員帶領老師們走進魯迅在北平的故居。踏入這座四合院,時光仿佛慢了下來。穿過幽靜的院落,老師們注視著魯迅先生于1925年親手栽種兩棵蔥郁的丁香樹,在細致的講解中感知魯迅先生作品的創作心路歷程。
此次魯迅博物館及故居之行,不僅豐富了老師們的知識儲備,更為開展后續活動、引導學生感悟魯迅精神奠定了堅實基礎。
品文:感悟文字情感
魯迅作品向來以“深”著稱,讓同學們敬而遠之。為了打破學生與魯迅先生的隔膜,進行小學教材與初中教材的銜接,六年級語文備課組的老師們整合了統編版教材六上第八單元《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有的人》《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與七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篇目,拓展了《魯迅自傳》《吶喊·自序》《一面》《瑣憶》《回憶魯迅先生》等經典篇目,勾連《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多項針對不同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
正值《朝花夕拾》寫作近百年之際,六年級語文備課組開展“《朝花夕拾》封面設計大賽”。同學們歷經提取設計元素、構思草圖和制作封面幾個階段,結合《朝花夕拾》的主題和風格,選取書中具有代表性的場景、人物或元素進行封面的創意設計和設計說明的撰寫,向魯迅先生致敬。
他們或以書中溫馨的童年回憶為主題,用暖色調插畫呈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童趣;或抓住作品深沉的懷舊基調,以古樸的書法字體搭配老照片元素,傳遞出 “朝花夕拾” 的歲月感。
一幅幅創意封面,用色彩與構圖詮釋了這部經典,無論是《阿長與〈山海經〉》里的溫情,還是《五猖會》中孩童視角的悵惘,讓那些已過百年的真摯情感在學生們的筆觸中重新有了溫度。
聽講:聆聽精神回響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建構起更全面的魯迅形象,學校特地邀請了魯迅博物館的研究員劉晴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一場專題講座。劉老師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為切入點,從博物學和寫作手法的角度來解讀魯迅作品。
同學們在這真實的“百草園”和藝術的“百草園”中,不僅意識到了“精彩的語言要靠豐富的學識”、“原來大作家也要經歷成長的煩惱”,還意識到細膩的情感之于文學創作的重要性。
這場講座,讓同學們仿佛置身于魯迅的生活,感受到他文學作品中的喜怒和溫情,使得“魯迅”從書本上的作家,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情感和思想的人。
布展:巧構文化橋梁
在魯迅博物館的傾力相助下,學校打破館域限制,在二層中廳和四層中廳、走廊布置起了五十多幅卷軸,開展了“走近魯迅”專題展。
此次活動中,七年級學生主動承擔講解員任務,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他們歷經文獻研讀、腳本創作、模擬講解等多輪打磨,最終以專業姿態亮相展廳,向六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三個年級的同學進行講解?;顒又?,他們或講述魯迅少年時代的家境變遷,或介紹作家魯迅對青年作家的鼎力相助,用青春視角架起跨越時空的對話橋梁。
與之隔空呼應的,是四層走廊處的“魯迅路口:從周樟壽到魯迅”主題展覽。該展由六年級學生在老師們的帶領下進行策展,并布置的。在展覽的籌備階段,各班級以《朝花夕拾》和《一覺》《紀念劉和珍君》《回憶魯迅先生》等篇目為依托,以魯迅的成長之路為主線,分領不同的布展主題,以魯迅的個人成長史折射中國近現代史的滄桑巨變。學生們在搜集資料、設計展版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魯迅作品中“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意義,更將個人成長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
在這條延伸至遠方的教室走廊里,每一個班的展覽都是魯迅人生路標。此次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們對魯迅的人生之“路”進行更深刻的認識——每一步,都標志著魯迅在昏沉的夜中做出的重大抉擇,見證著普通少年“周樟壽”如何成為時代先驅“魯迅”。
觀展:觸摸歷史溫度
課堂內,學生們讀書、思考;課堂外,學生們實踐、感受。7月3日,六、七年級組的老師們帶領兩個年級學生走進魯迅博物館,為“永遠在場的大先生”魯迅作品學習實踐系列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魯迅博物館內,同學們跟隨著講解員的細致介紹,全神貫注地聆聽,沉浸式重溫魯迅的人生歷程。大家時而駐足凝視,時而若有所思,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眼前的實物、史料相聯系,對魯迅的認識逐漸立體起來。
隨后,講解員帶領同學們前往位于西城區宮門口二條19號的北京魯迅舊居。這里是魯迅在北京生活和寫作的地方,同學們終于得以親眼目睹先生曾經的生活場景。
院內的手植丁香、書房桌上的煤油燈以及書桌前方的藤野先生的畫像,將“昏沉的夜”中那盞“燈火”(《好的故事》)、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藤野先生》)串聯起來,帶領師生們走進了一個現實與想象交織的藝術空間。
至此,“永遠在場的大先生”魯迅作品學習實踐系列活動圓滿結束。讓人欣喜的不僅是同學們對魯迅作品理解的加深,還有學生們在參加一系列活動后對魯迅這個人有了更為真實、深刻的認識。
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從魯迅作品精神中領悟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每個人都不是 “看客”,而是 “猛士”。這一感悟,正是此次活動賦予學生們的重大意義。
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魯迅《華蓋集續編》
張沐陽
擔任魯迅生平展覽講解員的這段經歷,不僅讓我深入了解了魯迅先生的人生軌跡,更成為了我成長的珍貴契機。
初拿到講解稿時,我便被字里行間的故事深深觸動,迫不及待地通讀全文。從最初朗讀時的磕絆生澀,到對著鏡子反復練習——調整僵硬的表情、打磨不熟練的語句,漸漸地,我的神態愈發自然,語言也變得流暢自如。
活動正式開始了!面對很多聽眾,難免忐忑,但隨著講解的推進,我的緊張感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泰然自若的投入。這個過程里,我變得更加自信,面對突發狀況也能沉著應對。即便講解偶有瑕疵,也能快速調整。每當結尾說出“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耳畔響起的熱烈掌聲,都讓我無比自豪,充滿成就感。
活動尾聲,老師帶領我們這些小講解員前往魯迅博物館。官方講解員的講述生動自然,輕易就將我們帶入情境。看著那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展品與文字,雖歷經滄桑,其中蘊含的精神卻從未褪色。我仿佛穿越回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被進步思想深深感染,恍惚間竟覺得自己也成被魯迅先生精神所感染的一名進步青年,用手中的筆傳遞光與熱。
走進魯迅故居時,我站在先生親手栽種的兩棵樹之間,望向窗內那間被稱為“老虎尾巴”的臥室兼書房。恍惚中,仿佛看到先生坐在煤油燈下,就著忽明忽暗的光,一邊吞服藥片,一邊仔細批改著青年的文稿,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似在耳畔回響。
這次經歷,讓我對魯迅的生平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保@句詩在我心中反復激蕩,那份跨越時空的火種,可以一直給予我力量。
徐梓雯
上周我參觀了魯迅博物館,參觀后對魯迅又有了新的認識。魯迅不僅是一位作家,更是懷有拳拳愛國心的革命者、注重友情的仗義之人,也是一位和善的朋友。他曾在朋友被通緝時,冒著危險收留其一家;還幫助過被欺壓的女學生,也曾無償教學。魯迅還結交了許多日本友人,是中日友好交流的推動者。他的文風獨具一格,作品廣為流傳,備受社會關注。然而,他在北平時,僅在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間里就創作了《野草》等著名作品。這既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生動詮釋,更是魯迅強大內心與精神世界的寫照。
這次參觀,我的內心被魯迅有力的文字震撼,體會到了他以筆為武器的決心,以及那穿透密閉鐵屋的力量。我們應當傳承這份偉大的責任感。
程譯瑤
魯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以筆為刃、棄醫從文,一生都在為民族的覺醒與進步而奮斗。
我有幸為六年級和八年級的同學講述魯迅學生時期在日本留學的一些故事。在日本弘文學院江南班,他第一個剪去了象征民族壓迫的辮子,與同學拍下了脫帽短發照,并在照片背面親筆題寫了《自題小像》一詩,體現出他反抗民族壓迫、追求自由的精神;魯迅還發表了不少介紹外國文學和科學知識的論文,例如介紹居里夫人及其鐳的發現的《說鈤》,他積極向國外學習先進技術與思想……身在異國的魯迅,無法擺脫對祖國的深切懷念與憂思,他決心為祖國流血犧牲、貢獻生命,“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他一生不變的追求。
走進魯迅博物館,一件件珍貴的手稿、舊物,仿佛將我帶回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泛黃的稿紙、陳列的信件,讓我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魯迅對理想執著堅守,對舊社會的制度和思想猛烈批判,他用文章喚醒“沉睡”的民眾,刺激人民麻木的精神;他對友人真摯,即便臥病在床,也要為去世的好友完成其未竟的作品……
回望魯迅的一生,我深切領悟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魯迅這種為追尋真理、堅守正義、拯救國家而畢生孜孜不懈的精神永遠不會磨滅!我們應該汲取其精神力量,不斷突破自己,為實現個人價值與民族價值而不斷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