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性堯
1934年,上海中華煤球公司有一名18歲的職員是個文藝后生,他給魯迅寫了封信,讓幫助自己修改一篇文章。魯迅收到后當天即回了信,說:稿子并無什么不通或強硬之處,只是孩子對理發匠說的話似乎太近文言,不像孩子,最好改一改,另外有幾個錯字也無關緊要,現在都改正了。
這個后生寄這個文章給魯迅,其實是想讓魯迅幫自己在上海報刊上發表的。可是他不說、魯迅怎么能知道他的這層意思呢?再說文章達不到人家的要求,也不能強人所難吧?……
但他不這么想,他沒想到魯迅就幫他改了幾個錯字,這讓他大失所望。沖動之下,這個年少氣盛的后生又寫了一封信給魯迅,言辭之間就不夠尊重了,使用了“使我很失望”之類的話。這封信后來被收錄在《魯迅書信集》中,就是那封“致金性堯”的信。
金性堯在家專心致志地注三百首
魯迅很快就給他回了信、寫道:
- 先生所責的各點,都不錯的,不過從我這方面說,卻不能不希望被原諒。因為我本來不善于給人改文章,而且我也有我的事情,桌上積著的未看的稿子,未復的信還多得很。
對于先生,我自以為總算盡了我可能的微力。先生只要想一想,我一天要復許多信,雖是寥寥幾句,積起來、所花的時間和力氣,也就可觀了。
我現在確切地知道了對于先生的函件往還,是彼此都無益處的,所以此后也不想再說什么了。
金性堯,筆名文載道、星屋等,1916年5月5日出生于浙江定海縣北大街桑園弄口。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當時冒冒失失的這個年輕人,后來竟然做了專職的編輯,還編了《魯迅風》。解放后,他還先后在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擔任第二編輯室副主任、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擔任編審,并漸成一代文史大家。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金性堯的《唐詩三百首新注》,累計印數達三百萬冊,風靡海內外,被稱為“近百種《唐詩三百首》注釋本中頗具權威、最有影響的注本之一”。
金性堯與三女兒金文男
后來,金性堯反思給魯迅寫信時的心態時說:
- “現在想來,除了‘因為我本來不善于給人改文章’這一句或有謙遜意味外,其余說的全是事實。
“我們只要看看這一段時間他的日記,每天收到和寄復的信件就夠使他應付,加上會客、寫作,瀏覽新得的書刊也很費事,而他這時的健康狀況也在下降,須藤醫師常來診治。
“從他將我原稿上的幾個無關緊要的錯字的改正上來看,他還是將稿子從頭看到底的,也就是‘我自以為總算盡了我可能的微力’了。如果換了別的‘名流’,要他親自復信給一個無名的素昧的青年,恐怕就不容易了。
“而且我文章的基礎如此,即使換了別的老作家,也很難改得像樣些。這一點,自從參加了編輯工作以后,自己也就有了深刻的體會。”
2007年7月15日,金先生病逝于上海瑞金醫院。值金先生忌辰,如去從故紙堆里扒出來了這么一個故事,以就是想要告訴年輕人,對于絕大多數情況來說,“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不要抱怨別人對你的幫助不夠,別人給你的幫助也許非常有限、但他已經做了最大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