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7月20號就要入伏了!老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這頭伏吃餃子的老規矩,在咱北方人心里,分量可重著呢。說到餃子餡,您腦子里蹦出來的,是不是最先會想到韭菜和芹菜餡?今年入伏,咱換個新鮮主角!——北瓜。您先別笑,這北瓜,學名可正經著呢,叫筍瓜!這名字一叫,是不是瞬間覺得它更清雅、更水靈了?它可是伏天里最該請上咱們餐桌的“清爽擔當”。
這筍瓜啊,真是夏天菜籃子里的“溫柔君子”。它性子平和,一點不霸道。水分足得驚人,輕輕一碰,仿佛都能掐出水來,伏天吃它,自帶一股清涼。熱量?低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怕長肉的朋友們大可放心。那細細的膳食纖維,更是默默幫著咱的腸胃做運動。更別說它還藏著不少維生素C和鉀,給咱們苦夏的身體悄悄加把勁兒。伏天里,它清爽、水潤、不油膩的本性,簡直是老天爺賞給咱的消夏恩物!
今兒就手把手教您做這北瓜(筍瓜)鮮肉餃子,保管您家餐桌添上一抹清新亮色,吃得舒坦又滿足。
準備食材:中筋面粉大約400克,清水200克左右,一小撮鹽增加筋性。新鮮脆嫩的北瓜一個,中等個頭就夠。三肥七瘦的豬肉餡300克。鮮姜一小塊(約15克),香蔥3-4根。
調味軍團:生抽約2湯匙,蠔油1湯匙,老抽半湯匙,芝麻香油1湯匙,鹽適量,白胡椒粉一小撮,白糖一點點,食用油1湯匙(鎖水增香)。
具體做法:
1. 面粉里加一丁點兒鹽,慢慢倒入清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成絮狀。下手揉!揉成個光滑面團,蓋上濕布或保鮮膜,讓它在一邊“歇”著醒至少30分鐘。醒透了,面才筋道好搟。
2. 北瓜洗凈,削掉硬皮,剖開挖掉里面的瓜瓤和籽。請出擦絲神器!把北瓜擦成均勻細絲。沒擦絲器?考驗您刀工的時候到了,盡量切細。絲擦好了,撒上一小勺鹽(別用餡料里的鹽量),用手輕輕抓勻,腌它個10分鐘。北瓜水靈,這一步就是讓它“吐水”。時間到,把北瓜絲撈進干凈的紗布或者直接上手,使勁兒!把腌出的水擠干。這步千萬不能省,水擠得越干,餡才清爽不水塌塌!擠干水的北瓜絲放案板上,稍微剁幾刀,不用太碎,保持點口感更好。
3. 姜去皮,切成極細的姜末。香蔥也切成細細的蔥花。大碗里放入豬肉餡。先加姜末、生抽、蠔油、老抽、白胡椒粉、那一點點白糖、還有計劃中一半量的鹽。關鍵一步來了:用筷子朝著一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認準一個別變)使勁攪打!攪到肉餡發粘、上勁,感覺阻力明顯增大,調料都吃進去了。把擠干水的北瓜碎、大部分蔥花(留一小撮最后點綴用)倒入肉餡里。淋上芝麻香油和1湯匙食用油。再次朝著同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4. 醒好的面團再揉揉,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比餛飩皮劑子大點)。撒點干粉防粘。把劑子按扁,搟成中間稍厚、邊緣薄的圓餃子皮。取一張皮,放上適量餡料。餡別貪多,北瓜餡比較蓬松。施展您最拿手的包餃子手法!無論是經典的擠餃子,還是漂亮的月牙褶,捏緊封口是王道。包好的餃子排排坐,底下撒點干粉防粘。
5. 大鍋燒寬水,水一定要多!大火燒到水滾開,咕嘟咕嘟冒大泡。順著鍋邊輕輕滑入餃子,別一股腦倒進去。用勺子背輕輕推一下鍋底,防止粘鍋。別亂攪!等水再次沸騰,餃子都浮起來了,點入一小碗涼水“激”一下。蓋上鍋蓋,等它再次滾開。素餡點一次涼水即可,肉餡保險點可以點兩次。
看餃子肚子都圓滾滾、鼓脹脹地浮在水面,皮變得透亮有光澤,就是熟啦!用漏勺撈起,控控水,裝盤!把預留的那一小撮蔥花撒上,瞬間活色生香。
入伏的餃子,吃的就是一份安心與期盼。今年頭伏,快試試這清甜水潤、鮮美不膩的北瓜(筍瓜)鮮肉餡餃子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