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據亞洲防務安全網站報道,印度軍方聲稱在其發起的代號“朱砂”的行動中,已成功獲得巴基斯坦主要軍備系統包括先進的J-10C和JF-17 Block III戰斗機、PL-15E遠程空空導彈以及HQ-9防空導彈系統的電子和數字數據的“痕跡”。
印度國防官員和分析人士稱,印度部署在邊境的雷達陣列和電子情報平臺,成功記錄下了巴基斯坦前線中國產武器系統的特征信號,相關電磁數據已被上傳至印度的綜合威脅識別數據庫。
“成功攔截電子和數字足跡,預計將進一步增強印度的國防能力,并使新德里能夠與其他戰略合作伙伴共享重要和技術信息”,印度的媒體援引印度國防分析師的話說。
在印巴5月7日的空戰中,巴基斯坦動用了J-10C和JF-17 Block III戰斗機、PL-15遠程空空導彈以及HQ-9防空導彈,攔截和摧毀了印度裝備的3架法制“陣風”戰斗機和2套俄制S-400防空導彈系統這兩大印度軍隊的戰略核心資產。
印度軍隊的電子作戰能力和手段,能否在作戰時獲取巴基斯坦軍隊戰機、導彈等電子和數字數據,其實,是要打上一個問號的。
印度軍方吹噓的獲得了巴基斯坦J-10C和JF-17 Block III戰斗機、PL-15遠程空空導彈以及HQ-9防空導彈系統的電子和數字數據的“痕跡”以后,有望成為能夠改變南亞地區權力動態的戰略優勢。
此外,印度軍方還自嗨地表示,除了能加強印度國防的電子和數字數據外,其從巴基斯坦武器裝備中獲取的綜合數據,還可用于進一步增強印度軍事系統向國外市場客戶銷售的能力。
在本次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裝備的戰機、導彈等先進的武器裝備,取得了擊落法制“陣風”戰機和摧毀俄制S-400防空系統的不俗戰績,引發了全球軍界、智庫、媒體和軍迷的廣泛關注,都在盯著這些中械裝備在巴基斯坦軍隊中的動態。
巴基斯坦通過引進先進的中械裝備,取得了與印度空戰的勝績,J-10C戰斗機、PL-15空空導彈和HQ-9防空導彈等武器,就被印度軍方全神貫注地予以極度重視。
印度軍事分析人員,正越來越關注識別這些系統發出的獨特電子指紋。但是有軍事知識的網友知道,從印度當前的裝備水平和技戰術能力來看,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其實并不高。
以一舉擊落法制“陣風”戰機而名聲大噪的PL-15E空空導彈為例,其主動雷達導引頭只在臨近命中目標的終端段才會開啟,即便偵測也必須處于極高風險的接戰距離內,它的電子信號燈不可能在遠距離被印度在邊境的雷達陣列和電子情報平臺截獲。
此外,從印控克什米爾境內找到的PL-15空空導彈的殘骸,通過對彈體上主動雷達導引頭氮化鎵T/R芯片的研究,也很測得電子和數字數據的“痕跡”。
在PL-15空空導彈命中目標后,因自毀機制化T/R芯片就化為碎片,僅剩下存基座空槽。雙向數據鏈的加密協議和雷達信號處理算法無法從殘骸中提取,這些恰恰是導彈抗干擾能力的核心之所在。
退一萬步而言,即便印度真收集到J-10C戰斗機等一些電子參數,現代武器系統也可通過頻率跳變、加密算法升級等手段,隨時更新相控陣雷達和制導信號,印度獲取的相關電子數據實際價值也較為有限。
據開源的情報數據顯示,2025年6月間,巴基斯坦已對J-10C、PL-15和HQ-9等現役主力裝備的軟件進行了多輪升級,相關參數完全可以“一夜之間歸零”。
巴基斯坦國防部則在官方簡報中強調:“空軍將持續推進數據鏈升級,確保每一次實戰都能實現信息優勢。”因此,就算印度獲得了這些裝備的電子數字特征,似乎意義也已經不大了。
印度國內媒體將“電子特征數據”,描述為“未來空戰的勝負手”,印度空軍高層更是在多場官方記者會上反復強調“數據就是制空權”。
在外界看來這種刻意對獲取巴基斯坦軍隊作戰裝備的電子數據的大肆宣揚,或許是為了掩飾“陣風”等戰機被擊落、S-400防空導彈系統被摧毀所帶來的戰損壓力。
原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空中對抗,似乎不再只是硬碰硬的火力比拼,在印度軍方和媒體的有意推波助瀾下,似乎已經變成了信號、數據、算法之間的博弈。
一場看似“以損換數”的操作,讓印度在輿論場上成功轉移了部分壓力,卻難以掩蓋其“萬國牌”武器裝備在體系能力、裝備升級、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深層短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