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所有人以為中歐關系要緩和的時候,歐盟突然翻臉了。
前腳還在談合作,后腳就掏出《國際采購工具》這把大錘,要把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往死里整,這翻臉速度連好萊塢編劇都自嘆不如。
可誰能想到,中國的反擊來得更快更狠,直接讓馬克龍坐不住了,火速求訪華。這場博弈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作者-W
500萬歐元一刀切,歐盟這是要把中國往死里整?
說起這事兒,還得從今年6月底歐盟那個《國際采購工具》說起。這玩意兒聽著冠冕堂皇,實際上就是一把專門砸中國企業的錘子。
規定很簡單粗暴:凡是價值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公共招標,中國企業想參與?門兒都沒有!歐盟給的理由也是老生常談,說什么中國市場"系統性封閉",搞"不公平競爭"。
可問題就來了,這帽子扣得真夠大的。要知道,這些年德國西門子、荷蘭飛利浦的CT機、核磁共振儀,在中國頂尖醫院里幾乎是標配。
他們在中國市場吃得滿嘴流油,享受著開放的紅利,現在卻倒打一耙,抱怨咱們不公平。這哪是什么維護公平,分明是看著聯影、東軟這些中國品牌在高端醫療設備上突飛猛進,動了歐洲老牌巨頭的蛋糕,他們急了。
更要命的是,歐盟還單方面取消了原定7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歐高層經貿對話,理由是"沒進展"。這本應是中歐建交50周年的重要節點,卻因為歐方的突然撤回,變成了一場外交風暴的導火索。
說白了,這就是典型的"店大欺客",想用政策的墻,砌一道護城河,保護自家的壟斷地位。可他們似乎忘了,中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小羊羔了。
48小時閃電反擊!4500萬門檻讓歐盟肝顫
面對歐盟咄咄逼人的炮火,中國這邊卻安靜了近兩周。這不是遲鈍,更不是認慫。真正的高手,落子前總要多看幾眼棋盤。
7月4日,中國商務部終于出手了,第一記重拳就夠狠的:對源自歐盟的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期限整整五年。
這一招直接戳中了法國的痛點,因為白蘭地說白了就是法國的一張經濟名片。干邑地區那些大牌子,像人頭馬、軒尼詩,全都得受影響。法國白蘭地出口到中國一年好幾個億的生意,這一下可不是小打小鬧。
緊接著,7月6日,財政部又補了一刀:采購預算超過4500萬人民幣的醫療器械項目,歐盟企業直接出局。
你看這個數字,4500萬人民幣,恰好對著歐盟那500萬歐元的門檻。你打我一拳,我用同樣大的力氣奉還。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最妙的一筆,是規則里留了個"活口":在中國投資建廠、本地化生產的歐盟企業,不受限制。這一招,瞬間就把歐盟的陣營給撕開了一道口子。
那些真心在中國扎根的,比如空客、施耐德,生意照做,錢照賺。而那些只想賣貨、不想合作的,就得掂量掂量了。這一下,不僅守住了產業陣地,也清清楚楚地告訴了對方:合作的門敞開著,但誰要是想搞單邊保護,我們奉陪到底。
馬克龍秒慫求訪華,歐盟瞬間分崩離析
中國這波反擊的效果,比想象中來得還要快。馬克龍第一個坐不住了,在中國反制措施發布后沒幾天,就表示希望盡快訪問中國。
看來,香醇的白蘭地,比冰冷的制裁文件更能讓人清醒。畢竟,嘴上喊得再響,身體還是很誠實的,中國市場這塊蛋糕,沒人想真的放棄。
德國人則更為焦慮。德系車在中國的銷量已經跌到了十五年來的最低點,市場份額僅剩14.8%,眼睜睜看著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逼近50%,自己的電動化轉型卻步履蹣跚。
這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讓他們一邊跟著歐盟喊口號,一邊又悄悄增加對華投資。2025年德國對華投資達到了73億歐元,比前一年還多出8億。這種"口硬心軟"的姿態,折射出歐盟內部對華政策的巨大分裂。
至于立陶宛這種國家,更像是個投機分子。GDP僅占歐盟0.3%,卻總想通過炒作一些議題來"以小博大",在歐盟內部刷存在感。
可他們似乎忘了,今年前五個月,自己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22.4%。為了虛無縹緲的政治表演,去冒丟失真金白銀的風險,這筆賬,不知他們算沒算明白。
最典型的要數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轉頭就在G7峰會上,手里拿著一塊稀土磁鐵,大談特談如何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這就叫典型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1.9萬列中歐班列轟鳴前行,這就是最響亮的回答
這場摩擦,遠非幾項關稅、幾款產品那么簡單。它的背后,是兩種發展模式的碰撞,是全球產業鏈的重塑,更是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動。
歐洲一些人,面對中國制造的崛起,以及自身技術壟斷地位的動搖,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焦慮。他們試圖通過制造摩擦、構筑壁壘,來延緩這一歷史進程。
但歷史的車輪,從不因誰的焦慮而停下腳步。去年,往返于中國與歐洲的中歐班列,開行了1.9萬列。這個數字背后,是無數個家庭的生計,是無數家企業的命脈。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國產高端設備在縣級醫院的占比已達70%,預計五年后將提升至95%。在高端CT、核磁共振等設備中,國產替代率已達到60%到80%。
賽迪顧問預測,到"十五五"時期,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將達到2.27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市場的28%。歐盟若繼續關閉中國企業的大門,其自身企業恐怕才是最終的受害者。
那列車轟鳴著駛過歐亞大陸,就是對所有雜音最響亮的回答。貿易沒有贏家,合作才是出路。誰能順應時代潮流擁抱變化,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占據主動。
中國的每一步反制,都是在給歐盟敲響警鐘。不是撕破臉,不是報復,而是以"禮尚往來"的態度,捍衛自身的公平與尊嚴。
結語
這場爭端表面看是貿易摩擦,實際是新舊秩序的較量,歐盟的焦慮可以理解但方向錯了。
誰能順應時代潮流擁抱變化,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占據主動,封閉保守只會被歷史拋棄。
面對這樣的貿易博弈,你覺得中歐關系會走向何方?歡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