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書單
讀一本書 懂一段史
學堂君:“寧負朝廷,不負朋黨”——這八個字絕對是中國兩千年官僚政治的血肉寫照,也是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中國朋黨史》中寫的論斷,這本書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專門研究和完整記述中國朋黨的著作,揭開古代官場生存法則。。
在正史里面,我們習慣看到的是明君賢臣、盛世征伐的宏大敘事。但歷史上大多數情況下,真正支配王朝命運的,卻如幽靈般隱在的一群人--朋黨。
什么是朋黨? 朱子彥教授給出了顛覆性的答案:從先秦卿族集團的血緣紐帶,到東漢清議名士的悲壯抗爭;從唐代牛李黨爭的科舉裂痕,到明代東林黨人的書院悲歌——甚至帝黨、后黨、閹黨、戚黨,皆是“朋黨”。
李商隱
當李商隱成為犧牲品:被黨爭碾碎的才子人生
晚唐詩人李商隱才華橫溢,卻終生沉淪下僚。卷入牛李黨爭后,因娶了“李黨”王茂元之女,被“牛黨”視為叛徒。縱有凌云筆,難敵派系傾軋——最終客死滎陽,成為政治絞肉機中的一頁殘章。
這正是《中國朋黨史》中令人脊背發涼的案例,個體命運在朋黨巨輪前,脆弱如螻蟻。
血與地緣:朋黨背后的千年結盟密碼
書中犀利指出,古代朋黨的凝聚力絕非理念,而是赤裸裸的“血緣與地緣”。
- 漢代汝潁卿相集團壟斷朝堂
- 明代科舉催生“門生座師網絡”
- 清代“回避制度”反促官員暗結鄉黨
“封閉地域造成的心理隔閡,使官僚將宗法關系帶入官場”,朱子彥在書中剖析道,“同籍官員以血緣地緣為紐帶,形成政治上的地域性分野”。
書籍實拍圖
“朋黨”為何越反腐,黨爭越烈?
一個悖論令人深思:
- 朱元璋嚴刑反腐,誅殺胡惟庸等數萬人,卻催生更隱蔽的“結黨貪污鏈”;
- 雍正頒布《御制朋黨論》禁絕黨爭,乾隆朝卻爆發滿漢黨爭。
書中揭示殘酷真相:官僚集團實為君主制的“共生腫瘤”。“君主視天下為私產,官僚集團則要求分享權益”,當權力高度集中,結黨就成了風險對沖的必然選擇。
為何今日仍要讀這部朋黨史?
不同于歐陽修“君子有黨”的理想主義,朱子彥撕開溫情面紗:所有朋黨本質皆是利益集團。書中以恢宏考據證明——從東漢黨錮到清帝后黨爭,斗爭的終極形態永遠是“黨同伐異”。
今日職場中若隱若現的“站隊文化”,商業戰場上合縱連橫的資源爭奪,竟與書中描寫的千年博弈驚人相似,或許這是重讀這本書的警示所在。
《中國朋黨史》
朱子彥 著
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6-9
豆瓣評分:7.6
圖書目錄 · · · · · ·
前言
導言 朋黨的界定和主要特征
一 何謂朋黨
二 各類朋黨素描
三 血緣和地緣——群體結合的凝聚力
四 南北士大夫集團的對峙與抗衡
五 結黨貪污,敗壞吏治
六 “朋黨興,人心國是如亂絲之不可理”
第一章 從萌芽到成形
一 朋黨的濫觴與形成
二 卿族集團的人身依附關系
三 先秦諸子論朋黨
第二章 東漢黨錮之禍與清議運動
一 東漢選官制度
二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黨爭:黨錮之禍
三 東漢末年的清議運動——月旦評
第三章漢魏晉鼎革與三國黨爭
一 汝潁卿相與譙沛將帥
二 孫吳的地域集團與立嗣之爭
三 孟達反覆與諸葛亮北伐之失
——兼論蜀漢政權內兩大政治集團的斗爭
第四章 兩晉黨爭與士族勢力的盛衰
一 晉武帝與西晉王朝的黨爭
二 世家大族與門閥政治
三 個案研究:桓氏集團之興亡
第五章 唐代朋黨面面觀
一 宰相與朋黨
二 皇權與相權之爭——以廢王立武事件為中心
三 唐代科舉制和牛李黨爭
四 李商隱——牛李黨爭的犧牲品
第六章 宋人朋黨觀與北宋的新舊黨爭
一 君子有黨論
二 慶歷新政與慶歷黨爭
三 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探析
四 元祐更化和新舊黨爭的異化
第七章 胡藍黨案與明人論朋黨
一 明代君主專制與胡藍黨案
二 明人論朋黨
第八章 明朝中樞機構的黨爭
一 明代的內閣與黨爭
二 以卑臨尊:明代的科道官與黨爭
第九章 明清之際的“小東林”——復社
一 復社成員與復社組織
二 復社與晚明科舉
三 復社的政治活動
四 復社的結局
第十章 禁而不絕的清代黨爭
一 《御制朋黨論》
二 官吏回避制度與制約宦官
三 康熙雍正朝的朋黨案
四 帝黨與后黨的斗爭
主要參考文獻
---------- 完----------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