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長前腳剛走,法國內部就對中國統一臺灣發出強音,正中中國心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法國內部的這聲“強音”。
日前,法國議會通過了一份153頁的中歐關系報告,這份報告由梅朗雄領導的“不屈法國”黨撰寫。報告批評歐盟過于依賴美國,對歐洲而言弊大于利,報告還呼吁要跟中國更緊密的合作,這一觀點無疑在歐盟內部激起了千層浪,在所謂“對華去風險”甚囂塵上的歐洲,這種客觀中立的聲音難能可貴。
梅朗雄
梅朗雄曾3次參加法國總統選舉,最好成績是在2022年排名第三,他對華態度一直較為理性,曾批評歐盟對華制裁,公開表示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
作為法國內部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聲音無疑是相當有分量的,這份報告雖然沒有直接提及臺灣問題,但提到了“拒絕跟隨美國挑釁,北約不去南海”,也算是對中國統一臺灣發出強音,支持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北約不應跟隨美國挑釁,這種態度正中中國心坎。
此外,報告強調中歐合作的巨大價值,特別是在貿易領域。去年中歐貿易總額達到78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0.4%。此外,中歐之間互相新增的投資達140億美元左右,顯示出雙方經濟關系的深厚互補性,以及不斷加強的合作意愿。
中歐合作
中歐企業家峰會、商業高峰論壇、跨境電商論壇等多項活動的密集舉行,更是表明了雙方合作的活躍度和互利共贏的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這些活動不僅反映了雙方的共同愿望,同時也凸顯了歐洲內需勃發的“戰略自主”,反映了經濟利益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務實選擇。
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盟內部各界已經意識到追隨美國對中國采取高關稅政策的代價之重。從5G到電動汽車,從芯片到光刻機,歐洲因為這些政策失去的不僅僅是市場份額,更是與中國先進技術結合的機會。
最近,歐洲領導人日益頻繁地提及“戰略自主”,而這份報告正是對這一口號的生動詮釋:只有通過與中國保持獨立而務實的合作,歐洲才能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
王毅與馬克龍會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份報告發布之前,王毅外長剛剛到訪歐洲,期間王毅在巴黎與法國外長巴羅舉行會談,著重就中法關系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討論。
王毅強調了“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的全鏈條協同模式,這象征著中法兩國在務實合作方面的高水平互信。同時,他也呼吁法國支持中國企業在法投資,為中資企業創造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另外,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外長巴羅,贊賞了中方在中歐白蘭地貿易問題上采取的措施。雖然中國裁定歐盟白蘭地存在傾銷,并宣布征收最高34.9%的反傾銷稅,但對于積極溝通并簽署價格承諾的法國生產商,如軒尼詩和人頭馬君度等,中國則免除了這一懲罰性關稅,體現出溝通的誠意。
王毅外長
用王毅外長的話來說,歐洲面臨的挑戰,過去、現在及未來都不會是中國,而且中國也不是美國,不能拿美國那套來鏡像中國,希望法國和歐盟能夠擁有更加理性和務實的對華認知,加強溝通合作,為維護國際秩序提供更多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