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李可欣 棗莊報道
伴隨著機器轟鳴聲,記者看到了一幅未來工廠的生動圖景:機械臂靈活揮舞、無人AGV小車穿梭其間、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生產數據……這家截至目前完成產值近9億元的智能裝備企業正以“數字基因”重塑傳統制造。近日,記者走進“活力薛城”系列報道的最后一站——中科智能(山東)有限公司,探訪這個同時斬獲“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和“專精特新”稱號的科技企業,如何通過智能化轉型撬動電力裝備產業的升級支點。
數字背后的智造革命
走進中科智能5.1萬平方米的數字化車間,意大利薩瓦尼尼鈑金生產線正自動切換不同規格的配電箱板材。工作人員展示了一組對比數據:通過一二次融合智能化環網柜生產線改造,產品裝配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上半年智能電氣事業部已承接國網多個標段訂單。而銅基新材料事業部通過技改實現的深加工產品,使汽車線束附加值也得到了提升。
“黑燈工廠”的硬核底氣
“黑燈工廠”的智能化場景同樣令人震撼,在企業重點布局的三大技術領域,創新成果正在加速涌現:在智能電網領域,即將竣工的研發樓預計年底投入使用;銅基新材料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與中天鋼鐵合作開發的超導材料已進入中試階段,有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而基于數字孿生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則實現了從產品設計到運維服務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這些創新實踐不僅展現了企業的技術實力,更彰顯了薛城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的堅定步伐。
作為薛城區重點培育的鏈主企業,中科智能已帶動多家配套企業集聚。從鈑金加工到智慧電網,中科智能演繹的不僅是產業賽道的切換,更展現了傳統制造企業向“新質生產力”的蛻變。當數字孿生遇見超導材料,這個扎根薛城的高科技企業,正在書寫“中國智造”的縣域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