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女子四人雙槳項目中,中國女子賽艇代表隊的四名成員張楊楊、唐賓、金紫薇,以及奚愛華,在最后500米仍舊落后的情況下反超英國完成絕地逆轉,打破了該項目中歐美國家的壟斷,為中國賽艇贏得了歷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
僅僅過去不到二十年,這個改寫國際體育格局的瞬間,這枚在當時極具時代意義和含金量的金牌,已鮮有人提起。
圖源:World Rowing
去年,中國體育主題收藏卡制作方奇卡QICA,找到冠軍成員張楊楊,通過卡面設計與材質工藝,復刻了當年那場沖刺的最后兩秒鐘,也讓一位功勛、一個項目以及一段歷史,因為這張卡片而被重新看見。
這正是奇卡QICA所強調的價值導向——講述值得被講述的體育故事,尊重每一個為國爭光的運動員。
或許其中有些故事永遠不會上熱搜,也不會有所謂的商業優勢,有的甚至沒有被完整記錄。但正因如此,它們才回歸了收藏的本質,這種記錄是對體育精神本身的延續,背后所承載的價值,更遠大于商業二字。
一個決意要為中國體育「建檔立傳」的項目;一個從體育中來,回到體育中去的創業團隊;一件慢、難,卻有價值的事。
這便是奇卡QICA的故事。
時間回到三年前。當線下體育活動受到普遍限制,行業陷入短暫的減速,許多從業者被迫重新思考體育與公眾之間的連接方式,徐寅初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他已在體育行業深耕十余年,幾乎所有職業經歷都圍繞體育展開,再加上體育世家的成長經歷,徐寅初對于中國體育有的不只是情懷,還有長線的理解。
奇卡QICA創始人 徐寅初
隨著整個行業都開始尋找除了比賽、現場與報道以外的表達方式,徐寅初將目光投向了展現出十足潛力的體育收藏卡行業。
即使是在當下的體育產業敘事中,相較于賽事版權的高頻爭奪、頂級運動員的商業估值、流量轉化率的精細計算,這種看上去更接近「文創周邊」的產品形態,往往被視作邊緣。
但在成熟體育市場中,卡片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流通,正是體育消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育記憶得以留存、代際傳承的媒介之一。
在中國,體育收藏卡的文化尚處于萌芽階段,相關市場和認知體系都遠未成熟。憑借對于趨勢的判斷,徐寅初入局到卡牌類產品的零售當中,開啟了最初的試驗性探索。
這段經歷不僅讓他對卡牌產業的運作邏輯有了更具體的理解,也讓他重新感受到體育收藏在海外市場的火熱與影響力。但越是投入其中,他內心的另一個念頭就越難忽視:
「我們中國的體育人為什么不能成為大家追捧或者喜愛熱愛的對象?」
2023年,奇卡QICA作為獨立品牌正式成立,開始系統性地構建起屬于中國體育的收藏卡語言。
彼時的中國收藏卡市場正處在起勢階段,以籃球、足球為主的海外球星卡已經吸引了部分年輕群體的注意,但國內以體育為核心的收藏產品仍是一片空白。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要做中國本土文化收藏卡,奇卡QICA幾乎沒有可以借鑒的對象。
徐寅初決定從零開始。從研究產品標準,再到搭建制作鏈條,這套在國外已成體系的產業,在中國必須一磚一瓦地從頭壘起。
「其實這個行業能稱之為行業,也就是這五六年的事。所以當我們需要迅速地組建起團隊時,是非常難的,因為市場上很難找到相關的人才,當時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摸索。」
這不僅是一次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把握,更是一次對中國體育敘述權的主動介入。當徐寅初帶領團隊正式以奇卡QICA的身份參與到行業中間時,他們知道,要在一個新興行業里,為中國體育搭建起一套屬于自己的收藏語言與產品邏輯,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轉向這個行業中更前端的角色時,徐寅初以為最大的挑戰會來自市場端,他們需要花時間去教育消費者,建立收藏卡的價值認知。
但很快他們便發現,眼前這條路比預想的,還要再長一些——他們面臨的是整個行業鏈條的探索和開墾。
「在與我們合作之前,95%的運動員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徐寅初透露。
與運動員和團隊初步接觸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收藏卡這一概念在中國體育語境中近乎空白,甚至連最基礎的問題——卡是拿來干什么的?誰會買?為什么值得簽名?——都需要一點點解釋。
在北美以及歐洲市場,體育收藏卡已是一套高度成熟的產業模型:上到聯盟,下到球隊,都已經成為了卡牌機制當中的一部分,生產、亮相、評級流程也標準清晰,而在中國的體系下,除了已經逐漸熟悉的售賣部分,前端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團隊從零開始搭建。
選圖、策劃、設計、印刷、插放、封裝上市……一套收藏卡在流通到消費者手里之前,有著完整的鏈條,而這聽起來似乎非常清晰的流程,每一環都大有學問。
「實操下來,每一個步驟跟我們預想的都不一樣。」徐寅初坦言。
以其中的策劃環節為例。據徐寅初介紹,與傳統的衍生卡不同,收藏卡制作方必須建立一套有理可循的稀缺性公式,將每個運動員匹配到系列中15至20種卡種當中,然后再由設計團隊依照價值和材質,跟進設計主題和版面,最后再進行印刷、插放。
「插放時,我們也需要用一個無序但有規則的方式,把上百萬張卡牌插放到不同的盒子里面,這個工程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徐寅初補充道。
2023年10月,奇卡QICA品牌歷史上制作的第一款產品「凌云收藏版」正式面世,這款產品的開發周期長達六到七個月,用徐寅初的話說,那是一次「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歷。
因為經驗不足,首個系列在上線之后,一些問題才慢慢浮出水面,甚至有少數卡片出現錯別字,但出乎預料的是,市場給予了極大的理解與鼓勵。
「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卡迷們給我們的反饋是,中國人能做出一款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體育收藏卡,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難得了。」
「所以我一直很感激我們的卡迷們。」徐寅初不斷強調這一點。
這份認可,也成為奇卡QICA繼續打磨產品的動力源。目前,奇卡QICA已經從剛開始的五六個人,擴張到一個50個人的團隊,累計合作運動員接近400位,覆蓋40余個體育項目。同時也以每年4至5個原創系列的頻率,為消費者們建立起了一個相對豐富的產品矩陣。
從稀缺性設計到卡面美學表達,從文化命名到材質創新,每一張卡都遵循著相對清晰的方法論,也不斷朝體系化邁進。而每一個系列的命名,正是其中的縮影:
凌云來自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寓意向上、不懼萬難;
乾坤取意于《易經》中的天地之道,強調體育世界的張力與對抗;
驚鴻出自《洛神賦》,柔中帶力,致敬那些稍縱即逝的高光瞬間;
錦繡則融合山河意象與絲綢工藝,希望讓每張卡片都擁有如錦似繡的視覺記憶。
在中國,我們或許還沒有形成家庭式的收藏傳統,還談不上代際記憶的傳承。
但徐寅初認為,對于奇卡QICA而言,這恰恰是可以大展拳腳的空間:「我們希望通過符合中國語境的產品表達,讓這一代人,有機會成為中國收藏卡文化的第一代。」
一張卡的背后,不只是設計與印刷的工序,更是一次產業邏輯的試探與模型構建。而當這張卡真正流通起來,它所攜帶的,就不僅是材質與編號,還有情感、記憶與價值投射。
在收藏卡的世界里,人與卡之間的情感聯結是天然存在的,徐寅初則將這種聯結,進一步歸納為兩類動機:養成型與情懷型。
前者是全球收藏行業的主流邏輯,也是最符合市場機制的玩法:用戶基于對運動員潛力的判斷,在新秀年押注其未來成長;而后者承載的則是時間與記憶——通過一張卡片,去回顧某個時代,表示致敬。
將這兩種邏輯,放入中國體育的敘事里面,便構成了奇卡QICA的收藏體系。
在一個仍由流量主導注意力分配的時代里,奇卡QICA試圖將體育收藏這件事,變成更具厚度的文化工程——讓更多被時代和主流遺忘的故事,能被重新看見。
在中國體育的現實語境中,運動員的曝光、記憶與商業價值,長期依賴于「比賽成績+賽場轉播」的單一路徑。尤其對那些不處在流量中心的項目與選手來說,贏得比賽未必意味著留下姓名。
而收藏卡這種形式的介入,改變了這種結構。
它讓一個運動員的名字,不再只是出現在領獎臺和成績表上,而成為一種被私人記憶收藏、被公共文化流通的符號。
奇卡QICA目前合作300+運動員,不僅有許海峰、鄧亞萍這類功勛卓著的運動員/奧運冠軍,也有一些相對冷門、小眾項目的運動員,比如小輪車、霹靂舞的運動員。
30個奧運冠軍組合無法代表中國體育,但當300+運動員在同一個語境下出現的時候,才是中國體育。
正因為此,奇卡QICA在構建收藏體系的過程中,也在參與一次極其稀缺的中國體育IP重建工作。某種意義上,他們不只是記錄者,也是運動員職業路徑中潛力與價值的「再發現者」,去賦予每個人運動員更多元、更具文化厚度的可能性。
在氪體看來,這正是收藏卡區別于其他衍生品的本質:它是一種結構化的體育記憶系統,將個人的高光、團隊的拼搏、國家的榮耀凝聚,轉化為一種可被流通、可被觸摸,也可被私藏的具象載體。這張厚不過0.3毫米的卡片,往往裝著一個賽季、一段周期,甚至一代人的情感投射。
「我們希望做出流傳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卡片。」徐寅初堅定地說。「美國人可以,我們為什么不可以。」
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在文化深度和行業規范之間尋找平衡。中國的收藏卡玩家數量目前仍不算龐大,但民族自豪感與體育情緒的濃度,卻是一直以來的優勢。奇卡QICA清楚,要讓這份文化生出根來,就必須在符合本土文化的表達體系下,逐步構建國際認可的產品語言。
正因如此,奇卡QICA選擇與全球權威評級機構 PSA (Professional Sports Authenticator)建立合作關系,將中國體育收藏卡納入國際標準體系之中。自2024年11月起,奇卡QICA所制作的「中國體育」收藏卡系列已被PSA正式接收評級,未來所有產品均可獲得PSA的官方認證。
這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流通性與收藏價值,更標志著中國體育收藏卡行業,與國際收藏標準的接軌。
從一張卡,到一段記憶,再到一整套文化認同機制,奇卡QICA正試圖完成的是一場慢而清晰的系統建設。在中國體育商業化進程不斷提速的當下,這樣的嘗試也許仍屬邊緣,但它所推動的,正是我們與體育之間最本質的連接方式。
在這個內容流轉愈發快速的時代,很多故事往往還沒來得及被記住,就已被下一個話題覆蓋。而奇卡QICA正在做的,恰恰是用一種有儀式感的物理方式,把這些本不該被遺忘的瞬間,封存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